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2005?揚州)下列各組括號內(nèi),除雜質(zhì)的方法或試劑錯誤的是(  )
          分析:可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實驗目的進行分析解答.
          A、根據(jù)氯化鈉和泥沙的溶解性分析.
          B、硫酸銅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
          C、根據(jù)碳酸鈉和稀硝酸反應的生成物判斷.
          D、根據(jù)氧化鈣和碳酸鈣都能和稀鹽酸反應判斷.
          解答:解:A、NaCl溶液中混有泥沙,根據(jù)物質(zhì)的可溶性,泥沙不溶于水,過濾能除去泥沙,所以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B、CuSO4和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銅,不會引入雜質(zhì).所以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C、Na2CO3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除去雜質(zhì)的同時不會帶入新的雜質(zhì),所以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D、氧化鈣可以和稀鹽酸反應,CaO+2HCl=CaCl2+H2O,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涉及混合物的分離的實驗設計與評價,使用化學方法分離混合時選用的化學試劑應只與混合物中雜質(zhì)反應,被提純物質(zhì)不得改變,可以增加質(zhì)量,不能減少質(zhì)量;不得引入新雜質(zhì),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zhì)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5?揚州)下列由實驗現(xiàn)象得到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5?揚州)下列四個圖象分別對應四種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5?揚州)我們都知道CO2與NaOH溶液是很容易反應的,利用下圖裝置可進行“噴泉”實驗.按圖l進行實驗的步驟是:首先在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CO2氣體,在膠頭滴管中吸滿NaOH溶液(注意:一般情況下不能如此便用膠頭滴管),按圖1連接好裝置,并固定在鐵架臺上.然后打開止水夾,將膠頭滴管中的NaOH溶液擠入燒瓶內(nèi).在導管的尖嘴處就會形成美麗的“噴泉”.

          (l)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2)簡要說明圖1裝置進打?qū)嶒灂r,形成噴泉的原因
          CO2與擠入的NaOH溶液反應,使圓底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產(chǎn)生壓強差,使燒杯里的NaOH溶液通過導管被壓回底燒瓶內(nèi).與剩下的二氧化碳繼續(xù)反應,進一步產(chǎn)生壓強差形成噴泉
          CO2與擠入的NaOH溶液反應,使圓底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產(chǎn)生壓強差,使燒杯里的NaOH溶液通過導管被壓回底燒瓶內(nèi).與剩下的二氧化碳繼續(xù)反應,進一步產(chǎn)生壓強差形成噴泉

          (3)做“噴泉”實驗對裝置的氣密性要求很高.檢驗圖2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是:
          將導管下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燒瓶,看是否有氣泡冒出或在水面下的導管內(nèi)是否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空氣柱
          將導管下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燒瓶,看是否有氣泡冒出或在水面下的導管內(nèi)是否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空氣柱

          (4)如果只提供圖2所示的裝置,請說明引發(fā)噴泉的方法.
          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CO2受熱膨脹,趕出玻璃導管內(nèi)的空氣,再將熱源移開,NaOH溶液進入燒瓶內(nèi)與CO2反應產(chǎn)生負壓,即發(fā)生噴泉
          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CO2受熱膨脹,趕出玻璃導管內(nèi)的空氣,再將熱源移開,NaOH溶液進入燒瓶內(nèi)與CO2反應產(chǎn)生負壓,即發(fā)生噴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5?揚州)小霖、小磊、小嫻三位同學一起對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后的黑色固體產(chǎn)物的成分進行探究.他們稱取5.0g堿式碳酸銅,在試管中加熱使之完全分解,冷卻至室溫,稱量黑色固體產(chǎn)物質(zhì)量為3.6g.
          他們對黑色固體產(chǎn)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銅;②可能是炭粉;③可能是氧化銅和炭粉的混合物.
          他們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據(jù)是
          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且氧化銅和炭粉都是黑色固體.
          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且氧化銅和炭粉都是黑色固體.

          (1)小霖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該物質(zhì)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蕩.靜置后觀察現(xiàn)象,如果猜想①正確,現(xiàn)象應是
          試管中溶液變藍色,黑色固體消失
          試管中溶液變藍色,黑色固體消失

          (2)小磊進一步思考后,根據(jù)碳的化學性質(zhì),認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
          炭粉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與二氧化碳
          炭粉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與二氧化碳

          (3)小嫻通過對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
          5.0gCu2(OH)2CO3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
          12
          222
          ×5.0g
          =0.27,因為0.27g<3.6g,故②錯誤
          5.0gCu2(OH)2CO3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
          12
          222
          ×5.0g
          =0.27,因為0.27g<3.6g,故②錯誤

          (4)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途徑有多種,若證明某黑色粉末確有氧化銅和炭粉組成.請設計實驗,完成下表:
          步      驟 現(xiàn)      象 結(jié)論(化學方程式)
          取黑色粉末放于試管中加強熱,并將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取黑色粉末放于試管中加強熱,并將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2CuO+C
           高溫 
          .
           
          2Cu+CO2↑,Ca(OH)2+CO2=CaCO3↓+H2O
          2CuO+C
           高溫 
          .
           
          2Cu+CO2↑,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5?揚州)研究性學習課題:實驗室中久置的NaOH的變質(zhì)程度
          (1)先稱取7.3g的NaOH樣品(雜質(zhì)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根據(jù)鹽酸的量,(在Na2CO3中滴入HCl的反應原理為:HCl+Na2CO3=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從而進一步確定樣品中NaOH的變質(zhì)程度.
          (2)實驗過程中加入稀鹽酸的質(zhì)量與產(chǎn)生CO2氣體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
          (3)請?zhí)顚懴卤恚海ㄓ嬎憬Y(jié)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面一位)
          Na2CO3的質(zhì)量/g
          5.3g
          5.3g
          變質(zhì)NaOH的質(zhì)量/g
          4.0g
          4.0g
          NaOH的變質(zhì)程度(用質(zhì)量分數(shù)表示)
          66.7%
          6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