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在實驗結束進行廢液處理時,將碳酸鈉溶液、稀鹽酸倒入指定的潔凈容器中,看到有氣泡產生,待不再產生氣泡時,又倒入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現(xiàn)該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產生,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了解以上三種物之間的反應情況,他決定從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組成入手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質?
猜想與假設:猜想①:溶質為氯化鈉、氫氧化鈉
猜想②:溶質為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
表達與交流:比較兩種猜想,說明該同學做出猜想①的理由______.
反思與評價:請對猜想②作出評價:______.
該同學為了驗證猜想①,取少量反應后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結果沒有看到明顯的現(xiàn)象.請對該同學的實驗做出評價:______
解釋與結論:若通過實驗證明猜想①是錯誤的,則無色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可能為______.
歸納與總結:證明溶液中溶質成分時,需要考慮的是______.
【答案】分析:表達與交流:根據(jù)碳酸根離子會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根離子會與鈣離子生成碳酸鈣沉淀進行分析;
反思與評價:根據(jù)碳酸根離子會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根離子會與鈣離子生成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鈣在添加時可能過量進行分析;
根據(jù)碳酸鈉會與鈣離子生成碳酸鈣沉淀進行分析;
解釋與結論:根據(jù)反應的生成物和過量問題進行分析;
歸納與總結:根據(jù)反應后的溶質進行分析.
解答:解:【表達與交流】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碳酸鈉過量時才能和鹽酸反應后再與氫氧化鈣反應,故答案為: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有氯化鈉生成,氯化鈉可溶且不與其他物質反應,倒入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現(xiàn)該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第一次反應后有碳酸鈉剩余,加入氫氧化鈣恰好與剩余的碳酸鈉反應,生成可溶的氫氧化鈉和不溶的碳酸鈣;
【反思與評價】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碳酸鈉過量時才能和鹽酸反應后再與氫氧化鈣反應,氫氧化鈣可能出現(xiàn)過量問題,故答案為:正確;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有氯化鈉生成,氯化鈉可溶且不與其他物質反應,倒入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現(xiàn)該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第一次反應后有碳酸鈉剩余,加入的氫氧化鈣過量,他與剩余的碳酸鈉反應生成可溶的氫氧化鈉和不溶的碳酸鈣,氫氧化鈣剩余;
加入碳酸鈉沒有現(xiàn)象只能證明氫氧化鈣,并不能證明碳酸鈉,故答案為:不正確;該反應只能證明沒有氫氧化鈣,不能證明是否有碳酸鈉;
【解釋與結論】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加入氫氧化鈣會生成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猜想①是錯誤的,說明碳酸鈉是過量的,反應后碳酸鈉有剩余,故答案為:NaCl;NaOH;Na2CO3
【歸納與總結】證明物質的成分需要結合反應原理和生成物的量解答,故答案為:生成的物質和剩余的反應物(可溶性).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考查的問題,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和題中所給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