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分)如圖所示為用打點計時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

          (1)關于這一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錘的質量不必測量
          B.打點計時器應接低壓直流電
          C.應先接通電源打點,后釋放紙帶
          D.需使用秒表測出重物下落的時間
          (2)選用實驗中得出的一條紙帶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中O點為起始點,A,B,C,D,E,F,G為七個相鄰的原始點,F(xiàn)點是第個點。設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為,下列表達式可以用本實驗中計算F點速度的是( )

          A.     B.
          C.     D.

          (1)A、C ; (2)C  

          解析試題分析:(1)因為要驗證的是,兩邊的m可以消掉,所以可不必測重錘的質量;.打點計時器應接低壓交流電源,選項B 錯誤;應先接通電源打點,后釋放紙帶,選項C 正確;因為從紙帶上可讀出點跡之間的時間間隔,所以不需用秒表測出重物下落的時間,選項D 錯誤.
          (2)根據(jù)運動規(guī)律可知,F(xiàn)點的速度等于EG之間的平均速度,即,選項C 正確.
          考點: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甲乙兩同學做測定木板與鐵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甲乙兩種方案:

          方案甲:木板固定,用彈簧秤拉動鐵塊,如圖甲所示;
          方案乙:鐵塊通過彈簧秤與墻連接,用手拉動木板,如圖乙所示。
          實驗器材有:彈簧秤、木板、質量為400g的鐵塊、細線、質量為200g的配重若干。(
          (1)上述兩種方案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
          (2)某同學在鐵塊上加上配重,改變鐵塊對木板的正壓力,記錄了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配重(個數(shù))
          0
          1
          2
          3
          4
          彈簧秤讀數(shù)/N
          1.00
          1.50
          2.00
          2.20
          3.00

          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畫出鐵塊所受摩擦力Ff和壓力FN的關系圖象;由圖象可求出木板和鐵塊間動摩擦因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用單分子油膜估測分子大小”實驗中
          (1)某同學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無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濃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該溶液,測出它的體積;
          ③在蒸發(fā)皿內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該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開穩(wěn)定;
          ④在蒸發(fā)皿上覆蓋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狀,用透明方格紙測量油膜的面積。
          改正步聚中的兩處錯誤或遺漏:         和             
          (2)正確操作后,一滴油酸在水面展開穩(wěn)定后形成的純油膜的形狀如圖9所示.若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0 mm,油酸膜的面積為       m2
          (3) 若每一滴液體的純油酸體積用V表示,展開的油膜面積用S表示,則估算油酸分子直徑的表達式d=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分)為較準確的測定阻值大約為5 Ω的金屬絲的電阻,某實驗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1)已知實驗中所用的滑動變阻器阻值范圍為0~10Ω,電流表內阻約幾歐,電壓表內阻約20kΩ,電源為干電池(不宜在長時間、大功率狀況下使用),電源電動勢E= 4.5V,內阻較小。則下邊的A、B兩個電路圖中,本次實驗應當采用的最佳電路是_______(選填字母代號),但用此最佳電路測量的金屬絲電阻仍然會比真實值偏_________(選填“大”或“小”)。
          (2)若已知實驗所用的電流表內阻的準確值為RA,那么測量金屬絲電阻Rx的最佳電路應是右圖中的_________電路(選填字母代號)。此時測得電流為I、電壓為U,則金屬絲電阻Rx=_______(用題中字母代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如圖所示,將一長直木板一端墊起,另一端側面裝一個光電門,讓小滑塊由靜止從木板h高處(從光電門所在平面算起')‘自由滑下至光電門時,讀出滑塊上的擋光板經過光電門的時間t,從而算出小滑塊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多次改變滑塊的下滑高度h
          (斜面的傾角不變),對應計算得到的速度值記錄在表中:

          (1)用游標卡尺測量滑塊上擋光板的寬度d,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擋光板的寬度d=        mm。

          (2)在本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是否需要平衡小滑塊的摩擦力      (填“要”或“不要”)。
          (3)要得到此過程中功與速度變化的線性關系,該同學建立了縱軸表示h的坐標系,你認為坐標系的橫軸應該表示           。
          (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測得木板與水平桌面的夾角為45°,請根據(jù)表格中最后一組數(shù)據(jù)算出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實際電壓表內阻并不是無限大,可等效為理想電流表與較大的電阻的串聯(lián).現(xiàn)要測量一只量程已知的電壓表的內阻,器材如下:

          A.待測電壓表(量程6V,內阻約2kΩ待測)一只;
          B.電流表(量程3A,內阻0.01Ω)一只;
          C.電池組(電動勢約為4V,內阻不計);
          D.滑動變阻器一個;
          E.變阻箱(可以讀出電阻值,0---9999Ω)一個;
          F.開關和導線若干.
          某同學利用上面所給器材,進行如下實驗操作:
          (1)該同學設計了如圖a、圖b兩個實驗電路.為了更準確地測出該電壓表內阻的大小,你認為其中相對比較合理的是                            (填“圖a”或“圖b”)電路.

          (2)用你選擇的電路進行實驗時,閉合電鍵S,多次改變變阻器阻值,讀出多組讀數(shù)R和電壓表的讀數(shù),由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如圖c所示,則電源的電動勢E=  V;電壓表的內阻R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共點力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經歷了以下實驗步驟:

          A.在白紙上按比例做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拉同樣長度;
          C.記下兩個測力計F1和F2的讀數(shù),并且記錄它們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筋的一
          端固定在板上P點,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并記下此位置,如圖所示;
          E.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F′和細繩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這個力的圖示,比較這
          個實測合力F′和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看它們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測量出P、O之間的距離并記錄;
          G.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復實驗,從實驗得出結論.
          1)上述實驗步驟有明顯的錯誤,這個步驟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正確的操作應為________.
          2)上述實驗步驟中有一步驟是多余的,這個步驟是_______ (填選項前的字母);
          3)將以上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應為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電池的內阻很小,不便于直接測量.某探究小組的同學將一只2.5Ω的保護電阻R0與電池串聯(lián)后再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電路如圖1所示。
          ①按電路原理圖把實物電路補畫完整;

          ②實驗中測定出了下列數(shù)據(jù):

          I/A
          0.10
          0.15
          0.17
          0.23
          0.25
          0.30
          U/V
          1.20
          1.10
          1.00
          0.80
          1.00
          0.60
          請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圖2中坐標圖上畫出I-U圖象.連線時,有一組數(shù)據(jù)是棄之不用的,原因是          

          ③由I-U圖象得出電池的電動勢為     V,內阻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物塊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與水平面相切于B點,P為光電計時器的光電門,實驗時將帶有遮光條的小物塊m從曲面AB上的某點自由釋放,小物塊通過光電門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點C.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

          (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其讀數(shù)d=      cm;
          (2)為了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除遮光條寬度d及數(shù)字計時器顯示的時間t,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及其符號是      ,動摩擦因數(shù)=       (利用測量的量表示).
          (3)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請?zhí)岢鲆粭l合理化建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