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在溫度T1T2,分別將0.50 mol CH41.20 mol NO2充入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CH4(g)2NO2(g)N2(g)CO2(g)2H2O(g),測得n(CH4)隨時間變化數(shù)據(jù)如下表

          時間/min

          0

          10

          20

          40

          50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mol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1010 min N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5 mol·L-1·min -1

          B. T2CH4的平衡轉化率為70.0%

          C.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T1時向平衡體系中再充入0.30 mol CH40.80 mol H2O(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T1時向平衡體系中再充入0.50 mol CH41.20 mol NO2,與原平衡相比,達新平衡時N2的濃度增大

          【答案】BD

          【解析】A.T1時0~10minCH4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15molL-1min-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知,T1時0~10minN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3molL-1min-1,故A錯誤;B.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T2時CH4的平衡物質的量為0.15mol,則轉化的甲烷為0.50mol-0.15mol=0.35mol,則T2時CH4的平衡轉化率為×100%=70.0%,故B正確;C.T1時,體積為1L,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

          CH4(g)+2NO2(g)N2(g)+CO2(g)+2H2O(g)

          開始0.51.20 0 0

          轉化 0.4 0.80.40.4 0.8

          平衡 0.1 0.40.40.4 0.8

          K==6.4,T1時向平衡體系中再充入0.30molCH4和0.80molH2O(g),Qc==25.6>K,則平衡逆向移動,故C錯誤;D.體積不變,物質的量變?yōu)樵瓉淼?倍,若平衡不移動,則平衡濃度變?yōu)樵胶獾?倍,但壓強增大平衡逆向移動,則達新平衡時N2的濃度增大,大于原平衡濃度小于原平衡濃度的2倍,故D正確;故選B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鎳鎘電池、鉛蓄電池和堿性鋅錳干電池都是二次電池

          B. 化學電池的反應基礎是氧化還原反應

          C. 氫氧燃料電池在負極通入的是氧氣

          D. 銀鋅電池(2Ag+Zn(OH)2Ag2O+Zn+H2O)放電時,負極上發(fā)生反應的是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屬于電解質的是( 。

          A.稀鹽酸B.蔗糖C.硫酸銅D.漂白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有機物質的分子式采取適當變形會簡化計算.下列計算中錯誤的是(

          A. 等質量的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燒,消耗的氧氣的物質的量依次增多

          B. Wg葡萄糖充分燃燒后,燃燒產物經過足量的Na2O2充分反應,固體質量增加Wg

          C. 乙酸和兩種鏈狀單烯烴混合物中氧的質量分數(shù)為a,則碳的質量分數(shù)是

          D. 等物質的量的乙醇與丙烯酸充分燃燒,消耗的氧氣的物質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溶液中:

          B. 溶液中:

          C. 配制溶液,應加少量鹽酸

          D. 溶液蒸干,灼燒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儀器的使用正確的是

          A.手持試管給試管內的物質加熱

          B.用滴管滴加液體時滴管應垂直懸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觸及容器內壁

          C.用天平稱量藥品時用手直接拿砝碼

          D.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乙醚是有機合成中常用的溶劑。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利用乙醇脫水制備乙醚,裝置示意圖夾持和加熱裝置已略去、有關數(shù)據(jù)和實驗步驟如下:

          物質

          相對分子質量

          密度

          沸點

          在水中的溶解性

          乙醇

          46

          78

          互溶

          乙醚

          74

          不溶

          已知:①相同條件下,乙醚在飽和食鹽水中比在水中更難溶。

          ②氯化鈣可與乙醇形成絡合物。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C的名稱為_____。

          2)由乙醇制備乙醚的總反應為,此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第二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反應過程中,儀器B的末端應浸入反應液中,原因是___。

          4)儀器D中盛有冰水混合物,其作用為___

          5)操作1的名稱為____,操作2的名稱為___

          6)若省略步驟Ⅱ會導致的后果是_______。

          7)若實驗過程中共加入18mL乙醇,最終得到8.7g乙醚,則乙醚的產率為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環(huán)己烯常用于有機合成,F(xiàn)通過下列流程,以環(huán)己烯為原料合成環(huán)醚、聚酯、橡膠,其中F可以作內燃機的抗凍劑,J分子中無飽和碳原子。

          (1) C中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E中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類型: __________, _________

          (3)寫出反應⑩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機物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高分子材料,請用環(huán)己烯和乙烯合成該有機物,寫出制備的合成路線流程圖(無機試劑任用,合成路線流程圖示例見本題題干)。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A. 圖甲表示某可逆反應中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反應在t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

          B. 圖乙表示NO2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2(g)N2O4(g),NO2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變化曲線,則該反應的正反應△H<O

          C. 圖丙表示某溫度時,BaSO4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線,蒸發(fā)水可使溶液由b點變到a點

          D. 圖丁表示分別稀釋l0mLpH均為12的NaOH和NH3·H2O溶液時pH的變化,曲線I表示NH3 H2O溶液,n>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