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科學家積極探索新技術對CO2進行綜合利用。

          Ⅰ.CO2可用FeO吸收獲得H2

          i. 6FeO(s)+CO2(g)=2Fe3O4(s)+C(s)Hl=-76.0 kJ·mol-1

          ⅱ. C(s)+2H2O(g)=CO2(g)+2H2(g)H2= +113.4 kJ·mol-1

          (1)3FeO(s)+H2O(g)=Fe3O4(s)+H2(g)H3=_________。

          (2)在反應i中,每放出38.0 kJ熱量,有______gFeO被氧化。

          Ⅱ.CO2可用來生產(chǎn)燃料甲醇。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在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3)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 mol·(L·min) -1。

          (4)氫氣的轉(zhuǎn)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小數(shù)點后2位)。

          (6)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體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升高溫度 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再充入1 mol H2 D.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出去

          (7)當反應達到平衡時,H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應再一次達到平衡后,H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2,則c1________c2的關系(填“>”、“<”或“=”)。

          III.CO2可用堿溶液吸收獲得相應的原料。

          利用100 mL 3 mol·L—1NaOH溶液吸收4.48 LCO2(標準狀況),得到吸收液。

          (8)該吸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排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將該吸收液蒸干,灼燒至恒重,所得固體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學式)。

          【答案】 +18.7 kJ·mol—1 144 0.225 75% 5.33 CD c(Na+)>c(HCO3)>c(CO32—)>c(OH)>c(H+) Na2CO3

          【解析】

          Ⅰ.(1)i. 6FeO(s)+CO2(g)=2Fe3O4(s)+C(s)Hl=-76.0 kJ·mol-1

          ⅱ. C(s)+2H2O(g)=CO2(g)+2H2(g)H2= +113.4 kJ·mol-1

          兩熱化學方程式相加除以2得:3FeO(s)+H2O(g)=Fe3O4(s)+H2(g)△H=(-76.0kJ/mol+113.4kJ/mol)÷2=+18.7kJ/mol;(2)6FeO(s)+CO2(g)═2Fe3O4(s)+C(g)△H=-76.0kJmol-1該反應中每生成6molFeO參與反應則有4molFeO被氧化,故在反應i中,每放出38.0 kJ熱量,有=144gFeO被氧化;(3)根據(jù)圖像可知,平衡時,甲醇的濃度變化量是0.75mol/L,所以氫氣濃度的變化量就是0.75mol/L×3=2.25mol/L,則氫氣的反應速率是2.25mol/L÷10min=0.225mol/(L·min);

          (4)反應前氫氣的濃度是3mol/L,所以平衡時氫氣的濃度是3mol/L-2.25mol/L=0.75mol/L,氫氣的轉(zhuǎn)化率=;(5)此時,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6)要使n(CH3OH)/n(CO2)增大,應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因正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n(CH3OH)/n(CO2)減小,選項A錯誤;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但對反應物質(zhì)來說,濃度沒有變化,平衡不移動,n(CH3OH)/n(CO2)不變,選項B錯誤;C.再充入1molH2,反應物的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CH3OH)增大,n(CO2)減小,則n(CH3OH)/n(CO2)增大,選項C正確; D.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平衡向正反應方法移動,n(CH3OH)/n(CO2)增大,選項D正確; 答案選CD;(7)若是恒容密閉容器、反應后整個體系的壓強比之前來說減小了,加入氫氣雖然正向移動,平衡移動的結果是減弱這種改變,而不能消除這種改變,即雖然平衡正向移動,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在增加后的基礎上減小,但是CO2(g)濃度較小、CH3OH(g) 濃度增大、H2O(g)濃度增大,且平衡常數(shù)不變達到平衡時H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與加氫氣之前相比一定增大,故c1<c2;(8)實驗室中常用NaOH溶液來進行洗氣和提純,當100mL 3mol/L的NaOH溶液吸收標準狀況下4.48L CO2時,所得溶液為等濃度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液,水解顯堿性,且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氫根,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HCO3)>c(CO32—)>c(OH)>c(H+);將該吸收液蒸干,灼燒至恒重,由于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碳酸鈉,故所得固體的成分是Na2CO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中,所選裝置或?qū)嶒炘O計合理的是

          A. 用圖④所示裝置可以分離乙醇水溶液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選擇圖③所示裝置

          C. 圖⑤所示裝置中盛有飽和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

          D. 用圖①和②所示裝置可以除去中的雜質(zhì),并獲得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1L定容的密閉容器中,可以證明可逆反應N2+3H22NH3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cN2):cH2):cNH3=132

          B. 一個N≡N 斷裂的同時,有3H-H生成

          C. 其他條件不變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D. v正(N2═2 v逆(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研究有關電化學的問題(甲、乙、丙三池中溶質(zhì)足量),當閉合該裝置的電鍵K時,觀察到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了偏轉(zhuǎn).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池為 (填“原電池”、“電解池”或“電鍍池”),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丙池中F電極為 (填“正極”、“負極”、“陰極”或“陽極”),該池的總反應方程式為

          (3)當乙池中C極質(zhì)量減輕10.8g時,甲池中B電極理論上消耗O2的體積為 mL(標準狀況).

          (4)一段時間后,斷開電鍵K,下列物質(zhì)能使乙池恢復到反應前濃度的是 (填選項字母).

          A.Cu

          B.CuO

          C.Cu(OH)2

          D.Cu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2SO2(g)+O2(g)2SO3(g)△H=﹣198kJmol﹣1是制備硫酸的重要反應.

          (1)在容積為V L的密閉容器中起始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反應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反應體系總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與實驗a相比,實驗b改變的條件是 ,判斷的依據(jù)

          (2)二氧化硫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

          SO2(g)+NO2(g)SO3(g)+NO(g)△H=﹣42kJmol﹣1

          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SO2(g)和NO2(g),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編號

          溫度

          起始時物質(zhì)的量/mol

          平衡時物質(zhì)的量/mol

          N(SO2

          N(NO2

          N(NO)

          T1

          0.80

          0.20

          0.18

          T2

          0.20

          0.80

          0.16

          T3

          0.20

          0.30

          a

          ①實驗甲中,若2min時測得放出的熱量是4.2kJ,則0~2min時間內(nèi),用SO2(g)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SO2)= ,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

          ②實驗丙中,達到平衡時,NO2的轉(zhuǎn)化率為

          ③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知,Tl T2(填“>”“<’’或“=”),判斷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見的太陽能電池有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太陽能電池、GaAs太陽能電池及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等。

          (1)基態(tài)亞銅離子(Cu+)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高溫下CuO容易轉(zhuǎn)化為Cu2O,試從原子結構角度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的沸點高于H2Se的沸點(-42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aCl3AsF3的立體構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硼酸(H3BO3)本身不能電離出H+,在水中易結合一個OH生成[B(OH)4],而體現(xiàn)弱酸性。

          [B(OH)4]B原子的雜化類型為______________。

          [B(OH)4]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______。

          (5)金剛石的晶胞如圖,若以硅原子代替金剛石晶體中的碳原子,便得到晶體硅;若將金剛石晶體中一半的碳原子換成硅原子,且碳、硅原子交替,即得到碳化硅晶體(金剛砂)。

          ①金剛石、晶體硅、碳化硅的熔點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

          ②金剛石的晶胞參數(shù)為a pm(1 pm=1012 m)。 1cm3晶體的平均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_(只要求列算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化合物 說法錯誤的是( )

          A. 1mol該化合在一定條件下加氫最多可消耗5mol H2

          B. 該化合物最多有15個原子共面

          C. 該化合物是乙炔的同系物

          D. 該化合物與互為同分異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關系,部分物質(zhì)和反應條件略去。

          (1)化合物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寫出物質(zhì)D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寫出單質(zhì)B與強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由沉淀J生成 H溶液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E中加入氨水時,先生成白色沉淀L,寫出生成L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白色沉淀L會迅速變?yōu)?/span>___________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沉淀G,寫出L變?yōu)?/span>G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I中所含的金屬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以下兩幅圖,可判斷出下列離子方程式中錯誤的是( )

          A. 2Ag(s)+Cd2+(aq)=2Ag+(aq)+Cd(s)

          B. Co2+(aq)+Cd(s)=Co(s)+Cd2+(aq)

          C. 2Ag+(aq)+Cd(s)=2Ag(s)+Cd2+(aq)

          D. 2Ag+(aq)+Co(s)=2Ag(s)+Co2+(aq)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