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1.0g/cm3)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
          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
          ③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再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后,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
          ④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規(guī)范之處:                              
          (2)下表是小明實驗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3)對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提出一種改進方法.
                                                                           

          (1)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上測量
          (2)400  16   0.15
          (3)讓軟木塞事先吸足水或用保鮮膜包好

          解析試題分析:實驗中錯誤的操作是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上測量,由于軟木塞具有吸水性,從量筒中取出已經潮濕,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需要放在器皿等容器里進行稱量;如圖所示,將軟木塞浸沒水中V2=400cm3,質量m2=16g,軟木塞所吸水的質量m=m2-m1=16g-6g=10g,
          軟木塞所吸水的體積;
          吸水前軟木塞體積V=400cm3-370cm3+10cm3=40cm3,
          干燥軟木塞的密度=0.15×103kg/m3;對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讓軟木塞事先吸足水或用保鮮膜包好。
          考點:密度的測量
          點評:此題是一道固體物質密度測量,但該固體是能夠吸水的,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樂山模擬)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
          (1)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
          (2)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
          (3)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在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后,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
          (4)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①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規(guī)范之處: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

          ②下表是小明改進后實驗操作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軟木塞的密度/g/cm3
          測量值 5 370
          ③步驟(3)中為什么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按?
          軟木塞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軟木塞漂浮在水面上,為使軟木塞浸入水中,需要用細鐵絲把它按住
          軟木塞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軟木塞漂浮在水面上,為使軟木塞浸入水中,需要用細鐵絲把它按住

          ④對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提出一種改進方法
          將吸水性物質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測出體積
          將吸水性物質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測出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無錫模擬)29、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
          ①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
          水平
          桌面上,然后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線位置上,發(fā)現橫梁指針向左偏,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選填“左”或“右”).
          ②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
          ③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
          ④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在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后,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
          ⑤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1)將小明操作①的步驟補充完整.
          (2)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規(guī)范之處: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

          (3)下表是小明實驗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軟木塞的密度ρ/kg?m-3
          測量值 6 370
          400
          400
          16
          16
          150
          150
          (4)對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提出一種改進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下列操作:
          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   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的體積V1;
          ③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在裝有水的量筒中,過一段時間后,讀出水的體積V2;
          ④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請完成下列問題:
          (1)小明在操作中有不規(guī)范之處,請指出: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天平盤中進行測量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天平盤中進行測量

          (2)下表是小明實驗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軟木塞的密度ρ/g?cm-3
          測量值 6 370
          (3)對于吸水性物質體積的測量,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物質代替水進行測量,如:
          細沙
          細沙
          面粉
          面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6g;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370cm3;③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在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后,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400cm3;④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16
          16
          g(如圖所示).請算出干燥軟木塞的密度是
          0.15×103
          0.15×103
          kg/m3;并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規(guī)范之處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托盤中稱質量
          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托盤中稱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1.0g/cm3)等器材測干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
          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
          ③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再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后,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
          ④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下表是小明實驗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軟木塞的密度ρ/g?cm3
          測量值 6 3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