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請回答下列與水有關(guān)的問題。

          1)生活中,鑒別軟水和硬水常加入______________;

          2)用水滅火的原理包括隔絕氧氣和______________;

          3)若要配制10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jǐn)?shù)為0.9%的生理鹽水,需要水的質(zhì)量是_____________g。

          【答案】肥皂水 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99.1

          【解析】

          1)區(qū)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軟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為:肥皂水;
          2)用水滅火的原理包括隔絕氧氣和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故答案為: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3)若要配制100g0.9%的生理鹽水,溶質(zhì)的質(zhì)量=100g×0.9%=0.9g,需要取用水的質(zhì)量為100g-0.9g=99.1g;故答案為:99.1。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邏輯推理是學(xué)習(xí)化學(xué)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都顯堿性,所以堿溶液都顯堿性

          B.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C.燃燒需要氧氣,所以可燃物接觸氧氣就一定能燃燒

          D.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qiáng),所以鋁制品更容易銹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碳”的世界。

          (1)碳元素可以組成金剛石或石墨。

          ①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zhì)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條件下,石墨可轉(zhuǎn)變?yōu)榻饎偸@一變化屬于化學(xué)變化____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xué)變化“)。

          (2)____________的分子結(jié)構(gòu)和足球相似,有可能廣泛運用于超導(dǎo)、催化、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

          (3)“碳海綿”是已知最輕的固體材料,由碳元素組成,具有多孔結(jié)構(gòu),彈性好。它對石油有很強(qiáng)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fù)原狀。下列關(guān)于碳海綿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復(fù)使用

          C.可處理海上石油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實驗操作,物質(zhì)的分離、除雜、鑒別中,正確的是()

          A.10g質(zhì)量分?jǐn)?shù)為10%的碳酸鈉溶液濃度變?yōu)?/span>20%,將溶液倒出一半即可達(dá)到目的

          B.某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中含有NH4C1CuSO4,還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質(zhì)有KNO3和氨水

          C.FeCl3、H2SO4NaNO3、KOH不用其他試劑即可鑒別

          D.分離ZnAl的固體混合物:加適量的ZnCl2溶液,過濾即可達(dá)到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煤氣是許多城市居民家用的一種主要燃料。為了更多地了解煤氣,某校學(xué)生上網(wǎng)查詢了下面一段材料:煤氣是一種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它極難溶于水;1升一氧化碳約重1.25g;一氧化碳燃燒放出大量熱量,燃燒后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冶金工業(yè)上,通常在高溫下用一氧化碳與鐵的氧化物(如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反應(yīng)生成鐵和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一氧化碳燃燒后產(chǎn)生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一氧化碳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一種主要氣體;它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形成穩(wěn)定的物質(zhì),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與氧氣結(jié)合,造成生物體缺氧而發(fā)生煤氣中毒;日常生活中為了防止煤氣中毒,常在煤氣中加入少量有強(qiáng)烈刺激性氣味的物質(zhì)——硫醇等,當(dāng)煤氣泄漏時,人們就可以從嗅到硫醇等物質(zhì)的氣味覺察到煤氣的泄漏,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閱讀上面材料后回答問題:

          一氧化碳物理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化學(xué)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結(jié)合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回答下列問題。

          1)錫(Sn)比鉛(Pb)的活動性_________

          2)利用鋁絲、硫酸銅溶液、銀絲來驗證鋁、銅、銀的活動性順序,若將鋁絲和銀絲同時放入取出的硫酸銅溶液,一段時間后,可在_________絲表面觀察到有紅色物質(zhì);

          3)向某AgNO3CuNO32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鎂粉,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若向濾液樣品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變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

          A 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和銅

          B 濾渣中可能含有銅和鎂

          C 濾液中一定含有KNO3MgNO32

          D 濾液中一定含有AgNO3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內(nèi)發(fā)生的某化學(xué)反應(yīng),測得t1t2時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見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物質(zhì)

          M

          N

          P

          Q

          t1時的質(zhì)量/g

          51

          9

          3

          17

          t2時的質(zhì)量/g

          23

          3

          x

          51

          A P是此反應(yīng)的催化劑 B Q一定是單質(zhì)

          C該反應(yīng)是化合反應(yīng) D參加反應(yīng)的MN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設(shè)計或結(jié)論合理的是

          A.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加足量的銅粉過濾

          B.HCO3-、Fe3+NO3-Na+四種離子可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C.分離碳酸鈣和氯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將混合物加入足量水?dāng)嚢,充分溶解,過濾

          D.用一種試劑能把稀硫酸、NaOH溶液、BaCl2溶液一次性鑒別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茉莉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香氣的成分有多種,乙酸苯甲酯( C9H10O2)是其中的一種。下列關(guān)于乙酸苯甲酯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酸苯甲酯由9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構(gòu)成

          B.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jǐn)?shù)最大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9: 10:2

          D.乙酸苯甲酯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