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根據下表信息,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溶解度

          NaCl

          KCl

          NH4Cl

          KNO3

          20

          36.0

          34.0

          37.2

          31.6

          40

          36.6

          40.0

          45.8

          63.9

          60

          37.3

          45.5

          55.2

          110

          A. 20 ℃時,NaCl 的溶解度為 36.0

          B. 40 ℃時,KCl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40%

          C. 40 ℃時,向 100 g 水中加入 50 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質量為 145.8g

          D. 60 ℃時降溫到 20 ℃時,KNO3 KCl 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較多的是 KNO3

          【答案】C

          【解析】A、查表可知,20 ℃時,NaCl 的溶解度為36.0g,題中缺少單位,錯誤;

          B、40 ℃時,KCl的溶解度為40.0g,故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8.6%,錯誤;

          C40 ℃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45.8g,故100g水中加入50g的氯化銨只能溶解45.8g,形成溶液的質量為145.8g,正確;

          D、由表可知,氯化鉀和硝酸鉀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等質量的KNO3 KCl 的飽和溶液由60 ℃時降溫到 20 ℃時,析出晶體較多的是 KNO3,題中沒有告訴兩種溶液的質量,故無法確定哪種溶液析出的晶體多,錯誤。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瓦斯已成為導致煤礦特大惡性事故的“頭號殺手”.瓦斯存在于煤層及周圍巖層中,是井下有害氣體的總稱.

          (1)瓦斯屬于___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會產生高溫、高壓和沖擊波,并放出有毒氣體.甲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2)為了防止煤礦爆炸,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套實驗裝置,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銅粉在加熱條件下會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銅固體):

          (1)裝置一和裝置二中氣球的位置不同,_____(裝置一裝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

          (2)根據實驗測得的相關數據(見下表),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

          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

          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體積

          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25mL

          15mL

          7mL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如圖為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

          (1)A中物質的化學式為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__。

          (2)B中小實線框內僅含一個分子,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E是初中常見的化合物,相互關系如圖(“﹣﹣”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反應,“→”表示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進行轉化)A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B、C是同類物質,D、E屬于不同類別的不同化合物,①②③都能產生白色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

          (1)C__(填化學式);B__(填物質名稱)。

          (2)寫出A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該反應屬于__反應(基本反應類型)。

          (3)寫出D轉化成E的化學方程式: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構建知識網絡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物質間的相互關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F(xiàn)有A~G七種物質,已知A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F(xiàn)溶液為藍色,它們之間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

          (1)物質D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 ;

          (2)反應③能發(fā)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業(yè)上常利用反應①的原理來煉鐵,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態(tài)二氧化碳又叫做______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一個氨氣(NH3)分子的質量小于一個氯化氫(HCl)分子的質量,且分子運動速率和其質量成反比。已知氨氣和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又知氨氣與氯化氫相遇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氨氣+氯化氫→氯化銨(白色固體)。A中充滿HCl氣體,B中充滿NH3氣體,當反應發(fā)生時會看到有大量白煙生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白煙現(xiàn)象,應怎樣操作?_________白煙首先產生在________(填“A”或“B”)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這種白煙是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銨晶體。從這個實驗你能獲得的信息是(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B瓶中產生噴泉現(xiàn)象,應怎樣操作?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為探究酸的化學性質,由甲、乙同學設計并完成了下圖所示的實驗。

          (1)甲同學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資料查閱)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堿”)性。

          (實驗探究一)確定甲、乙同學上述實驗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

          (2)取甲所得溶液少許,加入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寫化學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許,加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寫化學式)。

          (實驗探究二)

          (4)甲、乙同學把上述實驗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廢液缸中,觀察到廢液缸中產生少量氣泡,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寫化學式)。

          (討論交流)丙同學提出:若將上述廢液缸中物質取出,過濾,所得濾液中含有哪些物質呢?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鹽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質。

          (實驗探究三)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稀硝酸,可觀察到有大量氣泡產生。

          (歸納總結)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和______(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②加熱前試管外壁的水沒有擦干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 ⑤加熱時沒有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⑥沒有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其中能導致試管破裂的是(

          A. ①③⑤⑥ B. 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