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據下圖四個化學實驗,回答問題:(提示: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
(1)描述實驗a中的實驗現(xiàn)象 。
(2)要證明Cu、Zn、Ag的活動性順序,必須要做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
(3)在c實驗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質是 ,可能有的溶質是 ,為了確定可能有的溶質,可加入 (填選項序號)
Ⅰ.氯化鋇溶液 Ⅱ.氫氧化銅 Ⅲ.氫氧化鈉溶液 Ⅳ.鋅粒
(4)為了測定d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該稀硫酸,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
|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 |
第1次 | 25 | 16.75 |
第2次 | 25 | 13.5 |
第3次 | 25 | m |
第4次 | 25 | 12.0 |
根據下列裝置圖填寫有關空格:
(1)裝置A、C中儀器①②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可選擇上述_______________(填序號)裝置,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A裝置少作改動,可以進行___________(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實驗。
(3)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fā),除用到上述裝置某一裝置外,還需要用到下列玻璃儀器組合中的__________才能完成實驗。
I、漏斗、燒杯、玻璃棒 II、滴管、量筒、試管 III、集氣瓶、表面皿、廣口瓶
(4)用提純得到的氯化鈉固體和水配制10%的氯化鈉溶液,配制得到的溶液質量分數小于10%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裝置B中用25克大理石與10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雜質不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裝置B中所得剩余物質的質量為116.2克。試計算:①可制得_______摩爾二氧化碳。②參加反應的HCl的物質的量是多少?(請根據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③大理石中碳酸鈣的百分含量為_____________。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 |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下同),不選擇裝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選用的收集裝置是E或 。主要的實驗步驟有:①加熱 ②裝藥品并固定
試管 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⑤停止加熱 ⑥將導管從水
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_____________ (用序號表示)。
(1)酒精燈(2)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只答一點給分)
|
32.(5分)32.(5分)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1)根據右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將紅磷改為木炭,反應結束后降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
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 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
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1(如圖1所示)。
圖1 圖2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__________,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2。理論上h2∶h1= 。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cm | 11.0 | 11.4 | 11.6 |
h2/cm | 8.7 | 9.1 | 9.2 |
根據第3次實驗數據,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 0.1%)。
(1)①4P + 5O 2 2P2O5
②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氣體體積不變,瓶內氣體壓強沒有明顯變
化,所以,當打開止水夾時水不會吸入到集氣瓶中。
(2)②試管內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 79∶100(或4∶5) ③ 20.7
33.(8分)某興趣小組同學閱讀課外資料得知:很多因素都能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于是,
同學們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
【實驗過程】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 |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 MnO2的質量 | 測量數據 |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實驗分析】
(1)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的“測量數據”的指的是:相同時間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________(填編號)。
![]() |
【實驗結論】
在相同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評價】
(1)甲同學提出在上述實驗中測量______________同樣能得出相同的結論。
(2)乙同學提出用右圖裝置進行實驗,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達到實驗目的。
【實驗反思】
除了上述因素會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外, ___________(寫
一種)也會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你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 |
第1次 | 25 | 16.75 |
第2次 | 25 | 13.5 |
第3次 | 25 | m |
第4次 | 25 | 12.0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