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24.如下圖所示.“6V 3 W 的小燈泡L與額定功率為10W的電阻器R串聯(lián).電源電壓大小為10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分別為0.20A和2.4V.不考慮電阻器和小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學們到實驗室做“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被測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電阻約為10Ω.實驗室有如下器材:電源(電壓為6V)、電流表(0~0.6A  0~3A)、電壓表(0~3V  0~15V)、開關各一只,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三只:R1(5Ω  0.5A)、R2(10Ω  0.5A)、R3(500Ω  1A).同學們設計的電路如圖所示:
          (1)電壓表應選用
          0~15V
          0~15V
          擋,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R2
          R2
          (選填“R1”、“R2”、“R3”);
          (2)實驗電路接好后,合上開關時,部分同學發(fā)現(xiàn)電路出現(xiàn)故障,主要有下表所列的兩種情況,請根據(jù)現(xiàn)象和檢測結(jié)果指出故障的可能原因:
          故 障 現(xiàn) 象 檢    測 故 障 原 因
          燈泡較暗、兩表的示數(shù)均較小 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現(xiàn)象不變
          燈泡不亮、電壓表示數(shù)較大、電流表無示數(shù) 取下燈泡,兩表的示數(shù)不變
          (3)下表為某小組的實驗記錄分析表:
          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shù)/V 電流表示數(shù)/A 功率/W 額定功率/W
          1 3.0 0.36 1.08 P=
          1.08+1.52+1.89
          3
          =1.50
          2 3.8 0.4 1.52
          3 4.5 0.42 1.89
          表格設計錯誤的地方是
          求平均值一欄
          求平均值一欄
          ,你認為正確測量結(jié)果P=
          1.52
          1.52
          W.
          (4)不改變上面連好的電路,用它還可以完成的實驗是:
          測量電阻R的阻值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測量電阻R的阻值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5)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當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將
          增大
          增大
          ,原因是
          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荔灣區(qū)一模)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的實驗,他們各自設計的實驗電路圖以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所示(兩位同學實驗時電路的連接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都沒有錯誤).
          V1
          示數(shù)/V
          V2
          示數(shù)/V
          V表
          示數(shù)/V
          1.2 1.8 3.0
          甲同學數(shù)據(j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V1表示數(shù)/V 0.5 0.8 1.2 1.5
          V2表示數(shù)/V 0.5 0.8 1.2 1.5
          V表示數(shù)/V 1.0 1.6 2.4 3.0
          乙同學數(shù)據(jù)
          (1)從他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串聯(lián)電路兩端電壓與各部分電路電壓之間的關系是:
          串聯(lián)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的和
          串聯(lián)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的和

          (2)乙同學從他的實驗數(shù)據(jù)中斷定,“串聯(lián)電路中各部分電路的電壓一定相等”,這是因為他選用的兩個電阻R1、R2的大小關系是:R1
          =
          =
          R2(選填“>”、“<”或“=”).
          (3)請你分別指出兩位同學的在實驗設計上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甲同學可在電路中串接一個滑動變阻器,或改變電源的電壓,進行多次測量;乙同學應使用兩個阻值不同的電阻
          甲同學可在電路中串接一個滑動變阻器,或改變電源的電壓,進行多次測量;乙同學應使用兩個阻值不同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學們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有兩位同學的實驗過程同學們有異議,請你幫助分析和解決.
          (1)一位同學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G;
          ②組裝好實驗器材,如圖甲所示,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勻速上升;
          ③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物體上升的高度h和繩端移動的距離s;
          ④在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⑤根據(jù)公式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同學們進行交流之后-致認為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存在不合理,請你指出該
          操作步驟
          (只寫出該步驟的序號);并說明不合理的原因及改進的方法:
          原因:滑輪轉(zhuǎn)動時,滑輪與軸之間以及繩與滑輪之間存在摩擦,與靜止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
          改進:物體勻速上升時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原因:滑輪轉(zhuǎn)動時,滑輪與軸之間以及繩與滑輪之間存在摩擦,與靜止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
          改進:物體勻速上升時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物重G/N 物體上升的高度h/m 測力計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2 0.1 0.4 0.3
          (2)另一位同學利用圖甲所示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他記錄了如下數(shù)據(jù):
          ①同學們對該同學的實驗記錄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他的實驗結(jié)果是不符合物理規(guī)律的,其表現(xiàn)在:
          數(shù)據(jù)中的有用功是O.2J,大于總功O.12J,或(有用功大于總功)(機械效率大于1)
          數(shù)據(jù)中的有用功是O.2J,大于總功O.12J,或(有用功大于總功)(機械效率大于1)

          ②分析他的實驗過程,會發(fā)現(xiàn)導致實驗結(jié)果不符合物理規(guī)律的原因是
          測力計的示數(shù)讀錯了,應改為O.8N
          測力計的示數(shù)讀錯了,應改為O.8N

          (3)解決爭議后,他們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
          次數(shù)
          物重
          G/N
          物體上升的高度h/cm 測力計的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2.5 24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以下問題:
          ①表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
          17
          17

          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物體移動的距離
          物體移動的距離
          無關.
          ③圖乙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
          力的方向
          力的方向
          ;
          ④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甲乙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
          相同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額外功和有用功都相同
          額外功和有用功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復習提綱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jié)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練習:

             ☆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船和山。

             ☆坐在向東行駛的甲汽車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同時又看到乙汽車也從甲汽車旁向后退去,試說明乙汽車的運動情況。

             分三種情況:①乙汽車沒動;②乙汽車向東運動,但速度沒甲快;③乙汽車向西運動。

             ☆解釋毛澤東《送瘟神》中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為參照物,地面繞地心轉(zhuǎn)八萬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體為參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許多河流。

             二、機械運動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疟容^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票容^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練習:體育課上,甲、乙、丙三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他們的成績分別是14.2S,13.7S,13.9S,則獲得第一名的是    同學,這里比較三人賽跑快慢最簡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時間短運動的快。

             分類:(根據(jù)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⑵直線運動。

            、  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變形,

            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

             換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 則v2>v>v1。

             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Ⅲ  實驗中數(shù)據(jù)的記錄:

             設計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的組數(shù),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jù)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練習:   某次中長跑測驗中,小明同學跑1000m,小紅同學跑800m,測出他兩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分別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請設計記錄表格,并將他們跑步的路程、時間和平均速度記錄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時間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紅

          800m

          3分20秒

          4m/s

             解:表格設計如下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shù)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shù)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shù)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shù)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shù)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圓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shù),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圓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僦背呷前遢o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

             A、“選”: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jié)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jié)果12.82cm,乙測得結(jié)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么結(jié)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則乙同學的結(jié)果錯誤。原因是:沒有估讀值。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chǎn)生原因:測量工具  測量環(huán)境  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四、時間的測量

             1.單位:秒(S)。

             2.測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脈搏等。

             現(xiàn)代:機械鐘、石英鐘、電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zh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測量:

             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

            、菑椈蓽y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diào)”:調(diào)零;“讀”:讀數(shù)=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zhuǎn)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六、慣性和慣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茖嶒灥贸龅媒Y(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普f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3.慣性:

            、哦x: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普f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zhì)的力。

             4.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tài)

          說明

          力不是產(chǎn)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5.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后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提出問題】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及導體電阻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猜想】①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成正比;
          ②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平方成正比;
          ③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實驗器材】電源(電壓恒為4.5V),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只,開關一個,三個定值電阻(5Ω、10Ω、15Ω),兩只滑動變阻器(20Ω 2A、50Ω 1A),導線若干.
          【實驗過程】
          (1)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2)小明按圖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指針超過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錯誤是______.
          (3)小明改正錯誤后繼續(xù)實驗,通過改變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測得電流、電壓的值如表一.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出猜想______是正確的.
          表一                                                                  表二
          電壓U/V1.21.62.02.42.8電阻R/Ω51015
          電流I/A0.120.160.200.240.28電流I/A0.300.150.10
          (4)小紅在探究猜想③時,先將5Ω的電阻連入電路中,閉合開關,移動滑片,使與電阻并聯(lián)的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5V,并記下電流值;再分別改接10Ω、15Ω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得到了表二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猜想③是正確的.實驗中,小紅多次移動變阻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
          (5)小華在探究猜想③時,重新設計了電路,保持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3V,得到了與表二相同的數(shù)據(jù),也完成了實驗探究.小華與小紅的實驗相比不同之處是:______.
          【知識拓展】
          (6)小明實驗時選擇的是______Ω電阻.
          (7)小紅實驗時選擇的變阻器規(guī)格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