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實驗5: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稀鹽酸.將兩個各裝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2CO3和NaH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反應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裝有NaHCO3的試管上的氣球膨脹得快.說明與NaHCO3與稀鹽酸的反應比與Na2CO3稀鹽酸的反應劇烈.實驗6:把Na2CO3放在試管里.約占試管容積的1/6.往另一支試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熱.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起變化.換上一支放入同一容積NaHCO3的試管.加熱.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 現(xiàn)象與解釋:Na2CO3受熱沒有變化.NaHCO3受熱后放出了CO2.實驗7:把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網(wǎng)上稍加熱.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跟鈉在空氣里的燃燒現(xiàn)象進行對比. 現(xiàn)象與解釋:鉀在空氣里燃燒火焰呈紫色.比鈉在空氣里燃燒更劇烈.實驗8:仿照上述“實驗3(1) 完成鉀與水反應的實驗. 現(xiàn)象與解釋:鉀與水反應比鈉與水反應更劇烈.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以使生成的氫氣燃燒.并發(fā)生輕微的爆炸.說明鉀比鈉的金屬性更強. 七.鎂.鋁及其化合物實驗1:把2cm×5cm的鋁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鐵絲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立即把鋁箔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鋁箔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和耀眼的白光.反應生成Al2O3.實驗2: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10mL濃NaOH溶液.在各放入一小段鋁片和鎂條.觀察實驗現(xiàn)象.過一段時間后.用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兩支試管口.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現(xiàn)象與解釋:鎂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鋁能反應.并放出一種可燃性氣體――氫氣.同時生成NaAlO2.實驗3:把點燃的鎂條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里.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鎂條在二氧化碳里劇烈燃燒.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內(nèi)壁有黑色的碳附著.實驗4:用兩張圓形濾紙分別疊成漏斗狀.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層.把內(nèi)層濾紙取出.再底部剪一個孔.用水潤濕.再跟另一紙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鐵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發(fā)皿.把5g炒干的氧化鐵粉末和2g鋁粉混合均勻.放在紙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鉀并在混合物中間插一根鎂條.用小木條點燃鎂條.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鎂條劇烈燃燒.放出一定的熱量.使氧化鐵粉末和鋁粉在較高溫度下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紙漏斗的下部被燒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該反應生成了Al2O3和Fe.被稱為鋁熱反應.實驗5:在試管里加入少量稀的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膠狀沉淀.繼續(xù)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過濾.用蒸餾水沖洗沉淀.可得較純凈的Al(OH)3.取少量Al(OH)3沉淀放在蒸發(fā)皿中.加熱. 現(xiàn)象與解釋:生成的白色膠狀沉淀是Al(OH)3.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H2O.實驗6:把上述“實驗5 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裝在2支試管里.往一個試管里滴加2mol/L 鹽酸.往另一個試管里滴加2mol/L NaOH溶液.邊加邊振蕩. 現(xiàn)象與解釋:在酸或強堿里都能溶解.Al(OH)3是典型的兩性氫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鋁鹽.與強堿反應生成偏鋁酸鹽. 八.鐵及其化合物實驗1:把燒的紅熱細鐵絲伸到盛有Cl2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把少量水注入集氣瓶中.振蕩.觀察溶液的顏色. 現(xiàn)象與解釋:鐵絲在Cl2中燃燒.生成棕黃色的煙.這是FeCl3的小顆粒.加水振蕩后.生成黃色溶液.實驗2:把光亮的細鐵絲繞成螺旋狀.一端系在一根鐵絲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裹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集氣瓶里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上一層細砂)里.觀察現(xiàn)象.現(xiàn)象與解釋: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鐵與氧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實驗3:在玻璃管中放入還原鐵粉和石棉絨的混合物.加熱.并通入水蒸氣.用試管收集產(chǎn)生的經(jīng)干燥的氣體.并靠近火焰點火 現(xiàn)象與解釋:紅熱的鐵能跟水蒸氣反應.放出氣體.這種氣體靠近火焰點火時.能燃燒或發(fā)出爆鳴聲.這是氫氣.實驗4:在兩支試管中各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然后分別注入5mL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反應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都有氣泡產(chǎn)生.試管中的液體顏色由無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說明鐵與酸反應生成Fe2+和H2.實驗5:在裝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鐵絲有什么變化. 現(xiàn)象與解釋:鐵絲表面覆蓋了一層紅色物質(zhì).說明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置換出了單質(zhì)銅.實驗6:在試管里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溶液里立即生成沉淀.這是Fe(OH)3.實驗7:在試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備的FeSO4溶液.用膠頭滴管吸取NaOH溶液.將滴管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擠出NaOH溶液后.開始時析出一種白色的絮狀沉淀.這是Fe(OH)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這是因為白色的Fe(OH)2被空氣里的氧氣氧化成了紅褐色的Fe(OH)3.實驗8:在2支試管里分別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Fe3+遇KSCN溶液變成紅色.Fe2+遇KSCN溶液不顯紅色.Fe3+與KSCN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Fe3++3SCN―=Fe(SCN)3.實驗9:在上述“實驗7 中盛有FeCl2和KSCN溶液的試管里再滴入幾滴新配制的氯水.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無色溶液變成紅色.說明原溶液中的Fe2+被氯氣氧化成了Fe3+.實驗10:在試管里加入5mL FeCl3溶液.加入幾滴鹽酸和適量還原鐵粉.振蕩一會兒.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與解釋:溶液不變成紅色.說明溶液中的Fe3+被鐵還原成了Fe2+.第二部分 有機物的性質(zhì)實驗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分)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HCO3和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xiàn)象如右圖: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 大小氣球(不計氣球的彈力和氣體溫度影響) 體積之比約為(填最簡單整數(shù)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試管變熱。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tài)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同學寫出了如下熱化學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無限稀釋的含義):

          HCO3-(aq)+H+(aq) →H2O(l)+ CO2(g)   ΔH1; 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 ΔH2<0 

          甲同學所作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3)為研究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以《NaHCO3、Na2CO3 和鹽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研究》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號

          試劑1

          試劑2

          混合前溫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溫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體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體

          20℃

          24.3℃

          35mL稀鹽酸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鹽酸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鹽酸

          2.5gNaHCO3固體

          20℃

          16.2℃

          35mL稀鹽酸

          3.2g Na2CO3固體

          20℃

          25.1℃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nèi)容:

          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試管、藥匙(或V型紙槽)、氣球、玻璃棒、燒杯、量筒、保溫瓶外,還需要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NaHCO3的溶解是吸熱過程

          B、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Na2CO3的溶解是放熱過程

          D、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結論:影響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反應熱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HCO3和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xiàn)象如右圖: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 大小氣球(不計氣球的彈力和氣體溫度影響) 體積之比約為(填最簡單整數(shù)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試管變熱。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tài)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同學寫出了如下熱化學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無限稀釋的含義):
          HCO3-(aq)+ H+(aq) →H2O(l)+ CO2(g)   ΔH1;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ΔH2<0 
          甲同學所作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3)為研究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以《NaHCO3、Na2CO3 和鹽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研究》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號
          試劑1
          試劑2
          混合前溫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溫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體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體
          20℃
          24.3℃

          35mL稀鹽酸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鹽酸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鹽酸
          2.5gNaHCO3固體
          20℃
          16.2℃

          35mL稀鹽酸
          3.2g Na2CO3固體
          20℃
          25.1℃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nèi)容:
          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試管、藥匙(或V型紙槽)、氣球、玻璃棒、燒杯、量筒、保溫瓶外,還需要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NaHCO3的溶解是吸熱過程
          B.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Na2CO3的溶解是放熱過程
          D.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結論:影響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反應熱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HCO3和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xiàn)象如右圖: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 大小氣球(不計氣球的彈力和氣體溫度影響) 體積之比約為(填最簡單整數(shù)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試管變熱。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tài)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同學寫出了如下熱化學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無限稀釋的含義):

          HCO3-(aq)+ H+(aq) →H2O(l)+ CO2(g)   ΔH1 ; 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 ΔH2<0 

          甲同學所作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3)為研究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以《NaHCO3、Na2CO3 和鹽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研究》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號

          試劑1

          試劑2

          混合前溫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溫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體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體

          20℃

          24.3℃

          35mL稀鹽酸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鹽酸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鹽酸

          2.5gNaHCO3固體

          20℃

          16.2℃

          35mL稀鹽酸

          3.2g Na2CO3固體

          20℃

          25.1℃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nèi)容:

          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試管、藥匙(或V型紙槽)、氣球、玻璃棒、燒杯、量筒、保溫瓶外,還需要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NaHCO3的溶解是吸熱過程

          B、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Na2CO3的溶解是放熱過程

          D、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結論:影響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反應熱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HCO3和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xiàn)象如右圖: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 大小氣球(不計氣球的彈力和氣體溫度影響) 體積之比約為(填最簡單整數(shù)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試管變熱。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tài)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同學寫出了如下熱化學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無限稀釋的含義):

          HCO3-(aq)+ H+(aq) →H2O(l)+ CO2(g)   ΔH1 ; 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 ΔH2<0 

          甲同學所作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3)為研究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以《NaHCO3、Na2CO3 和鹽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研究》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號

          試劑1

          試劑2

          混合前溫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溫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體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體

          20℃

          24.3℃

          35mL稀鹽酸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鹽酸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鹽酸

          2.5gNaHCO3固體

          20℃

          16.2℃

          35mL稀鹽酸

          3.2g Na2CO3固體

          20℃

          25.1℃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nèi)容:

          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試管、藥匙(或V型紙槽)、氣球、玻璃棒、燒杯、量筒、保溫瓶外,還需要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NaHCO3的溶解是吸熱過程

          B、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Na2CO3的溶解是放熱過程

          D、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結論:影響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反應熱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這樣一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nèi)的NaHCO3和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xiàn)象如右圖: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 大小氣球(不計氣球的彈力和氣體溫度影響) 體積之比約為(填最簡單整數(shù)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fā)現(xiàn)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試管變熱。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tài)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甲同學寫出了如下熱化學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無限稀釋的含義):

          HCO3-(aq)+ H+(aq) →H2O(l)+ CO2(g)   ΔH1 ; 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 ΔH2<0

          甲同學所作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3)為研究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以《NaHCO3、Na2CO3 和鹽酸反應過程中熱效應的研究》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號

          試劑1

          試劑2

          混合前溫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溫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體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體

          20℃

          24.3℃

          35mL稀鹽酸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鹽酸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鹽酸

          2.5gNaHCO3固體

          20℃

          16.2℃

          35mL稀鹽酸

          3.2g Na2CO3固體

          20℃

          25.1℃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nèi)容:

          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試管、藥匙(或V型紙槽)、氣球、玻璃棒、燒杯、量筒、保溫瓶外,還需要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NaHCO3的溶解是吸熱過程

          B.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Na2CO3的溶解是放熱過程

          D.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5)結論:影響NaHCO3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的反應熱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