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二)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卷(共140分)

           

           

          一、選擇題共35題,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2.最早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運河開鑿于

              A.戰(zhàn)國時期       B.秦朝           C.漢朝           D.隋朝

          試題詳情

          13.廣州是隋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這條“海上絲綢之路”

              A.取代陸路“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唯一的對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鮮的主要商路

              C.最遠可抵達非洲東海岸

              D.可到達波斯灣

          試題詳情

          14.清代廣州的“公行”是

              A.政府的外貿(mào)管理機構               B.官營貿(mào)易機構

              C.政府特許的外貿(mào)商行               D.外商設立的貿(mào)易機構

          試題詳情

          15.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是基于它們

              A.臨近港澳                         B.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

              C.已有許多外資企業(yè)                 D.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績

              中國古代地方官制的演變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卮16-19題。

          試題詳情

          16.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以后,秦朝

              A.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貴族不得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C.家族勢力在地方絕跡               D.縣以下不設立基層組織

          試題詳情

          17.漢武帝為加強對地方官僚的監(jiān)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察舉制     B.設置刺史       C.取消封國       D.創(chuàng)設御史大夫

          試題詳情

          18.北宋削奪地方財政權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設通判     C.設立轉(zhuǎn)運使     D.設立布政使

          試題詳情

          19.行省制度最早設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歷史上既有友好往來,也有沖突與戰(zhàn)爭,我們應以史為簽,和平共處。回答20-23題

          試題詳情

          20.前往日本傳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           B.義凈           C.鑒真           D.法顯

          試題詳情

          21.下列關于中日《馬關條約》的表述,正確的是

              A.條約中關于割地的內(nèi)容全部得到了落實

              B.條約的簽訂有利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

              C.條約沒有規(guī)定開放新的商埠

              D.巨額戰(zhàn)爭賠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

          試題詳情

          22.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通過的侵華方針是

              A.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B.分裂中國,控制中國東北

              C.扶植國民政府內(nèi)部的親日勢力       D.建立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大東亞共榮圈”

          試題詳情

          二、本卷共4小題,共160分。

          (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國際聯(lián)盟盟約》所反映的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有何新變化,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

          39.(60分)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材料一:

                  清朝前期,煤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開采煤礦,19世紀中葉,洋務派官僚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認識到煤對于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萬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斷,機器立停,百舉俱廢”;煤作為“日用必需之物,采煉得法,銷路必暢,利源自開,榷(征收)其余利,且可養(yǎng)船練兵”。

          試題詳情

                  1875年清政府允許試辦機器采煤業(yè),至1911年,民族資本創(chuàng)辦了72家資本額較大的煤礦。著名的開平煤礦1882年產(chǎn)量為3.6萬多噸,1899年增至77.8萬多噸,產(chǎn)品暢銷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國人開始創(chuàng)辦自己的電廠,但直至1911年,全國的電廠數(shù)量極少,規(guī)模較小,只能供照明用電。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中國的電力工業(yè)仍較落后。

          根據(jù)材料一,回答:

          (1)概括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對采煤業(yè)的認識。(8分)

           

           

           

           

          (2)近代以來,清政府對采煤業(yè)的政策有何變化?收效如何?(8分)

           

           

           

           

           

          (3)概括中國近代能源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4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二)

          試題詳情

           12.B  13.D     14.C       15.A      16.A        17.B        18.C 

          19.B     20.C       21.B      22.B        23.A     

          37.(共32分)答案要點:

          (1)使戰(zhàn)爭受到法律的約束,盡量減少戰(zhàn)爭所造成的危害。

          (2)對國家的戰(zhàn)爭權加以限制,通過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維持和平;出現(xiàn)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造成空前災難,使人們更加深了對戰(zhàn)爭危害的認識。

          (3)安理會是聯(lián)合國中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實行“大國一致”原則;使安理會能有效地采取行動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4)冷戰(zhàn)結(jié)束后,世界政治局勢總體趨于緩和,和平與動蕩并存;超級大國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qū)爭端,在兩極格局下掩蓋的一些矛盾爆發(fā),導致局勢沖突和戰(zhàn)爭不斷。

          39.(共60分)答案要點:

              能源問題:

          (1)采煤業(yè)可以為各項實業(yè)提供能源,滿足日常所需,為發(fā)展經(jīng)濟、軍事籌措資金。

          (2)從禁止采礦到允許興辦機器采煤;民族煤礦企業(yè)得到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nèi)市場需要。

          (3)采煤業(yè)有一定的發(fā)展;電力工業(yè)興起,但仍較落后。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