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狀態(tài)
B.②是產生核糖體、mRNA和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C.③在細胞周期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D.蛋白質和RNA等大分子物質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據圖分析,①是染色質(成分是DNA和蛋白質),②是核仁(與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③是核膜(雙層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質和RNA通過的地方。①是染色質,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狀態(tài),間期和末期以染色質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體形式存在,A正確;②是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是核糖體,B錯誤;③是核膜在細胞周期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現,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C正確;據圖分析,蛋白質由細胞質進入細胞核,RNA通過核孔出細胞核,同時需要消耗能量,D正確。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中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據圖回答問題。
(1)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圖2中的________圖,此時,染色體∶染色單體∶DNA=__ __。
(3)圖2中________細胞處于圖1中的BC段.
(4)觀察有絲分裂過程的實驗不能選擇高度分化的體細胞為實驗材料,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在 F2代結果有差異,原因是( )
A.前者有基因分離過程,后者沒有
B.前者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后者不一定
C.前者相對性狀差異明顯,后者不明顯
D.前者使用了假說一演繹法,后者沒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真核生物細胞內存在著種類繁多、長度為21-23個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簡稱miR),它們能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形成局部雙鏈。由此可以推斷這些miR抑制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是
A. 阻斷rRNA裝配成核糖體 B. 妨礙雙鏈DNA分子的解旋
C. 干擾tRNA識別密碼子 D. 影響RNA分子的遠距離轉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量的個體,其中AA 個體為40%,Aa個體為50%,aa個體為10%,則A、a 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
A.40%、10% B.40%、60% C.65%、35% D.35%、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關系是( )
A.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就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B.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否認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C.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D.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都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表示根尖的結構及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情況,圖乙是用圖甲某部分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 的有絲分裂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細胞質壁分離時可選擇甲圖中的 a 和 b 區(qū)細胞
B.圖甲中①過程所經歷的時間明顯比②過程長
C.持續(xù)觀察圖乙,視野中的 K 細胞將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D.視野中,N 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是 M 細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遺傳物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任何生物個體的遺傳物質只有一種
B.只有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C.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是RNA,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
D.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實驗說明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圖和乙圖表示某植物在適宜的CO2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描述中錯誤的是( )
A. 甲圖中,在A點上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
B. 從乙圖可以看出,當超過一定溫度后,光合作用的速率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C. 溫度主要通過影響酶的活性來影響光合作用速率
D. 若光照強度突然由A變?yōu)?/span>B,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量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