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麥的分布,尤其是在陜西、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更是大麥的主產區(qū)。大麥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二倍體(2n=14)。因雜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學家培育出一種如圖所示的6號染色體三體新品系,該三體植株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III分離,染色體III因結構特殊隨機分配。含III號染色體的花粉無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對雄性不育(m)為顯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產生花粉),橢圓粒種子(R)對長粒種子(r)為顯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大麥雄性是否可育和種子形狀的兩對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欲測定正常的大麥基因組的序列,需要對__________條染色體的DNA進行測序。

          3)該三體新品系自交產生的F1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其中形狀為_______種子種植后方便用來雜交育種。

          4)在穩(wěn)定遺傳的大麥群體中由于隱性突變出現一株高產植株(研究發(fā)現高產與低產是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為判斷該突變是否發(fā)生在6號染色體上(不考慮基因R、r和染色體的交叉互換),請通過雜交育種的方法來判斷(所選擇的親本需寫明其基因型和表現型)。

          ①實驗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預期結果與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遵循 7 雄性可育橢圓形∶雄性不育長粒=11 長粒 低產雄性不育植株(mmBB)與高產可育植株(MMbb)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種植F2各植株,最后單株收獲F2的種子并統(tǒng)計其數量比 F2低產量植株∶高產植株=21,則高產突變發(fā)生在6號染色體上;

          F2低產量植株∶高產植株=31,則高產突變發(fā)生在其他染色體上。

          【解析】

          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兩對基因應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圖示中兩對基因連鎖,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不能產生花粉,故可用mm基因型的個體做母本進行雜交實驗,可免去了對母本去雄的操作。

          1)由圖示可知,控制大麥雄性是否可育(M、m)和種子形狀(R、r)的兩對等位基因均位于6號染色體上,表現為連鎖,故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大麥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二倍體農作物,沒有性染色體,染色體數為2n=14,故測定大麥基因組的序列,需要對7條染色體的DNA進行測序。

          3)該三體植株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Ⅰ和Ⅱ分離,染色體Ⅲ因結構特殊隨機分配?芍搨體產生的花粉為MmRrmr,由于含Ⅲ號染色體的花粉無授粉能力,故能參與受精的花粉為mr,該個體產生的雌配子為MmRrmr=11,且都能參與受精,故該三體新品系自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MmmRrrmmrr=11,由于雄性可育(M)對雄性不育(m)為顯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產生花粉),橢圓粒種子(R)對長粒種子(r)為顯性,故F1表現型及比例為雄性可育橢圓形∶雄性不育長粒=11。其中形狀為長粒的種子由于雄性不育,故種植后雜交時無需去雄,即方便用來雜交育種。

          4)設控制高產的基因為b,則突變體高產的基因型為bb,則題(3)中方便用來雜交育種的植株基因型為mmBB,其與高產植株(MMbb)雜交得到F1MmBb),F1自交得到F2,單獨種植F2各植株,最后統(tǒng)計F2的產量(不考慮交叉互換)。若高產突變發(fā)生在6號染色體上,則F1MmBb)產生的雌雄配子均為MbmB=11,F2的基因型為1MMbb2MmBb1mmBB,由于mm表現雄性不育,故mmBB不能產生后代,F2植株MMbb、MmBb分別表現為高產、普通產量,比例為12,所以若F2普通產量植株:高產植株=21,則高產突變發(fā)生在6號染色體上;若高產突變發(fā)生在其他染色體上,則后代配子比例不受雄性不育的影響,F1Bb)產生的雌雄配子均為bB=11,F2的基因型為1b2Bb1BB,F2植株表現為高產、普通產量,比例為13,所以若F2普通產量植株:高產植株=31,則高產突變發(fā)生在其它染色體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過程示意圖,圖中致病基因位于染色體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過程①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

          2)已知圖1中過程②物質b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的54%,b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qū)段的堿基中鳥嘌呤分別占29%19%,則與b鏈對應的物質a分子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____________。假設物質a中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有腺嘌呤400個,則其第3次復制時消耗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為____________個。

          3)若圖1中異常多肽鏈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為“…絲氨酸一谷氨酸…”,過程②中攜帶絲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分別為AGA、CUU,則物質a中模板鏈的堿基序列為____________。

          4)圖一過程②涉及的RNA種類有____________類,與過程②相比過程①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 ____________。

          5)圖1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6)圖2為該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多肽鏈的過程。下面對此過程的理解正確的有____________。

          AXN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到左

          B.該過程最終合成的T1、T2、T3三條多肽鏈中氨基酸的順序不相同

          C.多聚核糖體能夠提高細胞內蛋白質合成速率的原因是同時合成多條多肽鏈

          D.在原核細胞中也存在圖2所示的生理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D物質是某真核微生物(有單倍體和二倍體兩種類型)生長所必需的,它們的合成途徑如圖1所示:野生型菌株在含A物質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就能正常生長現通過基因突變產生了某種突變型菌株(只有一個基因突變),突變菌株在只含A物質的培養(yǎng)基上不能正常生長。圖2為科學硏究者用紫外線處理野生型單倍體菌株獲得其突變型菌株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經測定該突變菌株是B基因發(fā)生突變,其他基因正常,在只含A物質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能否合成D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圖1中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分析,基因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3)若用紫外線處理二倍體菌株,除通過基因突變產生突變型菌株外,涉及的變異類型還可能有______________;選用單倍體菌株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基因突變的原理來產生突變菌株的方法還需要經過________才能獲得所需的突變型菌榤。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能攝取一種嘧啶類似物BrdU并替代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位置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含有BrdUDNA的微生物比含正常DNA的微生物更容易被紫外線破壞而死亡。已知該突變菌株在甘氨酸缺乏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而野生型能生長。請利用上述原理將突變型菌株從野生型菌株中篩選出來并大量繁殖。

          A.篩選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篩選步驟:

          ①配制____________并加入BrdU,接種圖中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存活下來的微生物培養(yǎng)在__________,就能獲得大量的甘氨酸突變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種群在理想環(huán)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huán)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A.ce段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huán)境阻力是在b點之后

          C.改善空間和資源條件可提高K

          D.陰影部分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一種名貴花卉,流程圖如下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中均需要進行光照處理

          B.用人工薄膜將愈傷組織包裝,可制成人工種子

          C.若花粉粒中有兩個染色體組,則幼苗為二倍體

          D.該過程培育的完整植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表示食物鏈上能量流動的部分情況,圖乙表示兔的能量來源與去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注:圖甲中的草指某一種草,假定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只有圖示這一簡單的食物鏈

          A.圖甲中草到兔的能量傳遞效率為(能量②/能量①)×100%

          B.能量W1=A1+B1+C1+D1

          C.兔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均以熱能散失

          D.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的遺體和糞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微生物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1、2、3、4、5,下列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A.每次劃線操作后要將接種環(huán)放在火焰上灼燒滅菌

          B.劃線操作應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

          C.3次劃線操作可從第2次開始劃出,也可從第4次開始

          D.只在第5次劃線區(qū)域中才可以得到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為生產者,C為消費者,D為分解者)和部分食物網組成,據圖分析下列相關問題。

          1)圖一中流經該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該圖體現了能量流動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第二到第三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字)。

          2)圖二各生物組成的食物網中,通常情況下,變溫動物所在食物鏈的營養(yǎng)級的數目比僅有恒溫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蛇被人類大量捕殺,短時間內鼠的數量將________________,但很快達到穩(wěn)定,體現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強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人員利用玉米胚芽鞘和圖l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得甲、乙、丙、丁四個瓊脂塊中MBOA(一種內源激素)含量變化如圖2所示。該實驗能夠證明的是(

          A.單側光能促進玉米胚芽鞘產生MBOA

          B.MBOA由胚芽鞘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

          C.MBOA在胚芽鞘尖端能發(fā)生極性運輸

          D.MBOA在運輸時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