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氨氣是一種無色、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氣極易液化和極易溶于水,且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實驗欲制取氨氣并探究其性質(zhì).
          精英家教網(wǎn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氯化銨與消石灰共熱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Ⅰ是進行氨氣噴泉實驗的裝置,形成噴泉的操作步驟是
           

          (3)學生甲和乙在相同環(huán)境下分別進行氨氣噴泉實驗,學生甲實驗時,涌入燒瓶中的酚酞水溶液的體積占燒瓶容積的
          4
          5
          ,學生乙實驗時,涌入燒瓶中的酚酞水溶液的體積占燒瓶容積的
          1
          5
          ,假設燒瓶內(nèi)的溶液沒有損失,學生甲和乙制得的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
           

          (4)氨氣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為了探究在催化劑存在時氨氣能否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該小組進行如圖Ⅱ所示的實驗.
          ①實驗時,先加熱硬質(zhì)玻璃管至三氧化二鉻紅熱,并鼓入空氣.停止加熱后再繼續(xù)鼓入空氣,三氧化二鉻保持紅熱,原因是
           

          ②氨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整個實驗過程中,不會生成的物質(zhì)是
           
          (填序號).
          A.N2    B.NO2    C.HNO3?D.NH4NO3?
          分析:Ⅰ.(1)實驗室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制取氨氣;
          (2)氨氣是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氨氣溶于水后,燒瓶內(nèi)壓強減少,產(chǎn)生壓強差,導致溶液進入燒瓶;
          (3)根據(jù)C=
          n
          V
          計算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
          (4)①實驗時,先加熱硬質(zhì)玻璃管至三氧化二鉻紅熱,并鼓入空氣.停止加熱后再繼續(xù)鼓入空氣,三氧化二鉻保持紅熱,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②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業(yè)的基礎,根據(jù)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原理解答;
          ③根據(jù)氨氣、氧氣、一氧化氮、水、之間的反應進行解答.
          解答:解:Ⅰ.(1)在加熱條件下,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氨氣和水,故答案為: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3極易溶解于水,1體積水溶解700體積氨氣,打開止水夾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然后打開止水夾K,由于氨氣迅速溶解在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導致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迅速減小,導致溶液進入燒瓶產(chǎn)生噴泉現(xiàn)象,故答案為:輕輕擠壓滴管,使少量水加入燒瓶,然后打開止水夾K;
          (3)由題意知,學生甲實驗溶解于水的氨氣占燒瓶的
          4
          5
          ,即溶液的體積占燒瓶的
          4
          5
          =0.8,C(NH3)=
          n
          v
          =
          0.8V
          22.4L/mol
          0.8V
          =
          1
          22.4
          mol/L,學生乙實驗時,涌入燒瓶中的酚酞水溶液的體積占燒瓶容積的
          1
          5
          ,即溶液的體積占燒瓶的
          1
          5
          =0.2,C(NH3)=
          n
          v
          =
          0.2V
          22.4L/mol
          0.2V
          =
          1
          22.4
          mol/L,兩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所以學生甲和乙制得的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1:1,故答案為:1:1;
          (4)①實驗時,先加熱硬質(zhì)玻璃管至三氧化二鉻紅熱,并鼓入空氣,停止加熱后再繼續(xù)鼓入空氣,三氧化二鉻保持紅熱,說明氨氣繼續(xù)進行催化氧化,該反應無需加熱能繼續(xù)反應,說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答案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②氨氣催化氧化為一氧化氮和水,所以氨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故答案為: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
          ③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步驟:氨氣催化氧化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氨氣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銨,所以整個實驗過程中,不會生成的物質(zhì)是N2,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氨的催化氧化,掌握氨的實驗室制法和工業(yè)制硝酸的原理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一,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作出的開拓性貢獻.他的成就之一是證實了氣體在固體催化劑表面進行的反應過程,開創(chuàng)了表面化學的方法論.
          (1)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劑對NH3還原NO反應的催化性能.
          精英家教網(wǎng)
          若控制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在催化反應器中裝載不同的催化劑,將經(jīng)催化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過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體積、濃度均相同).為比較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性能,需要測量并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
           

          (2)為避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污染,給汽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凈化裝置里裝有含Pd等過渡元素的催化劑,氣體在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作用的機理如下圖所示.
          精英家教網(wǎng)
          在汽車的排氣管上安裝“催化轉化器”(用鉑、鈀合金作催化劑),它的作用是使CO、NO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tài)環(huán)境循環(huán)的無毒氣體,并促使烴類充分燃燒.
          ①寫出上述變化中的總化學反應方程式:
           

          ②用CH4催化還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CH4還原NO2至N2,整個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為867kJ,則△H2=
           

          (3)①有人認為:該研究可以使氨的合成反應,在鐵催化劑表面進行時的效率大大提高,從而使原料的轉化率大大提高.請你應用化學基本理論對此觀點進行評價:
           

          ②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氣的反應過程可表示如下圖所示,正確的順序為
           

          精英家教網(wǎng)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④⑤③②①D.⑤④③②①
          Ⅱ.A、B、C、D、E五種物質(zhì)含有同一元素X,在一定條件下它們有如下轉化關系,若A、B、C、D為氣體且其中有一種為有色氣體,E為液體,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B中只含兩種元素,且兩種元素的序數(shù)相差6,當B和E在空氣中相遇時能形成大量的白煙,則D的分子式為
           

          (2)當小心加熱B與E化合時生成的物質(zhì)F時,可得到一種與CO2具有相同原子數(shù)目和電子數(shù)目的氣體G和另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H,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