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溫度下,體積和pH均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分別加水稀釋,溶液的pH隨溶液體積(V)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I是氨水的pH變化曲線
          B.b、c兩點溶質的濃度相等
          C.中和a點時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所需硫酸的物質的量相等
          D.c→d的變化過程中,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均減小
          A
          考查弱電解質的電離
          A:由于弱電解質溶液在稀釋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其電離,故氨水的pH降低“速率”較小,正確
          B:兩原溶液的pH相同,說明氨水的濃度相對大,稀釋相同倍數(shù)后,濃度仍然較大,不正確
          C:由于弱堿的濃度較大,物質的量也相對較大,消耗的酸的物質的量也較大,不正確
          D:酸稀釋過程中,酸性減弱,即c(H+)減小,但c(OH)一定增大,不正確
          答案為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c(H+)=10-7mol/L的溶液B.pH=7的溶液
          C.c(H+)/c(OH)=10-14的溶液D.氨水與氯化銨的混合液中c(NH4+)=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2分)某研究性小組進行如下實驗:常溫下,將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
          HA物質的量濃度(mol/L)
          NaOH物質的量濃度(mol/L)
          混合溶液的pH

          0.1
          0.1
          pH=9

          c
          0.2
          pH=7

          0.2
          0.1
          pH<7
          請回答:
          (1)從①組情況分析,HA是強酸還是弱酸?__________(填“強酸”或“弱酸”)。
          (2)②組情況表明,c____  0.2 mol/L(填﹥、﹤或=);旌弦褐须x子濃度c(A)       c(Na)(填﹥、﹤或=)。
          (3)從③組實驗結果分析,說明HA的電離程度______NaA的水解程度(填﹥、﹤或=),該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              ___。
          (4)①組實驗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____________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0的溶液不存在
          B.使用廣泛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3.5
          C.中性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
          D.酸或堿溶液在稀釋時,溶液的pH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室溫下濃度均為1×10-3mol/L的幾種溶液①鹽酸、②硫酸、③醋酸、④氯化銨、⑤氨水、⑥NaOH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PH均等于3的溶液①、②、③、④中水電離產生的c(H+)的比值是         
          (2)將③、⑥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則消耗兩溶液的體積為③   ⑥(填“>”、“<”或“=”),溶液中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3) 將等體積的①、⑤混合,則溶液的PH     7(填“>”、“<”或“=”),用離子方程式說明其原因                                                  
          (4)向相同體積的①、②、③溶液中分別加入相同的且足量的鋅粒,反應的初始速率由快到慢的順序為            ,最終產生H2總量的關系為                 
          (5)向相同體積的①、③溶液中分別加入相同濃度、相同體積的CH3COONa溶液,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PH大小關系為①      ③(填“>”、“<”或“=”)
          (6)若將等體積的⑤、⑥溶液加熱至相同溫度后,溶液的PH⑤    ⑥(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水是寶貴資源,研究生活和工業(yè)用水的處理有重要意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A、B、C三點水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A、KB、KC關系為    ,若從B點到D點,可采用的措施是        (填序號)。

          a。加入少量鹽酸   
          b.加人少量碳酸鈉
          c.加人少量氫氧化鈉
          d.降低溫度   
          (2)飲用水中的NO3-主要來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經過兩步反應被氧化成NO3-。兩步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下:

          1 molNH4+全部被氧化成NO3-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3)某工廠用電解法除去廢水中含有的Cr2O72-,總反應方程式為:
          Cr2O72-+6Fe+17H2O+2H+    2Cr(OH)3↓+6Fe(OH)3↓+6H2↑,該電解反應的負極材料反應的電極式為       ,若有9 mol電子發(fā)生轉移,則生成的cr(OH)3物質的量為              。
          (4)廢水中的N、P元素是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因素,農藥廠排放的廢水中。常含有較多的NH4+和PO43-,其中一種方法是:在廢水中加人鎂礦工業(yè)廢水,可以生成高品位的磷礦石——鳥糞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g2++NH4++PO43-   MgNH4PO4↓。該方法中需要控制污水的pH為7.5—10,若pH高于l0.7,鳥糞石產量會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常溫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醋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7時,所加醋酸溶液的體積為10mL
          B.pH<7時,溶液中c(CH3COO)>c(Na)
          C.7<pH<13時,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D.繼續(xù)滴加0.1mol·L-1醋酸溶液,溶液pH可以變?yō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常溫下,一定量的醋酸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
          B 當溶液中時,溶液可能顯中性
          C 當溶液中pH<7時,一定是醋酸過量
          D 當溶液中pH〉7時,醋酸可能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酸堿質子理論”認為凡是能夠給出質子(H+)的分子或離子都是酸,凡是能夠接受質子的分子或離子都是堿,物質酸性(堿性)的強弱取決于分子或離子給出(接受)質子能力的大小。按照“酸堿質子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2Na + 2H2O=2NaOH + H2↑是酸堿反應
          B.ClO+ H2OHClO + OH是酸堿反應
          C.堿性強弱順序:ClO>OH>CHCOO
          D.HCO3既是酸又是堿,NH3既不是酸又不是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