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實驗室里用如圖示出的裝置制取溴化亞鐵.其中,A為CO2發(fā)生裝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為外套電爐絲的不銹管,e是兩只耐高溫的瓷夾,其中共盛有56g細鐵粉.實驗開始時先將鐵粉加熱至600~700℃,然后將干燥、純凈的CO2氣流通入D中,E管中的物質開始反應,不斷地將d中的液溴滴入100~120℃的D中,經(jīng)過幾小時的連續(xù)反應后在不銹鋼管一端沉積有黃綠色鱗片狀溴化亞鐵80g.
          (1)如何檢查D裝置的氣密性?
          (2)若導入的CO2不干燥,會在E中發(fā)生副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
          3Fe+4H2O
            △  
          .
           
          Fe3O4+4H2
          3Fe+4H2O
            △  
          .
           
          Fe3O4+4H2

          (3)在A中盛有CaCO3,a中盛有6mol?L-1鹽酸.為使A中產(chǎn)生的CO2在進入D之前既干燥又純凈,B、C處應設置和各儀器中應盛有何種試劑?
          B處應設置盛有NaHCO3飽和溶液的洗氣瓶
          B處應設置盛有NaHCO3飽和溶液的洗氣瓶

          C處應設置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
          C處應設置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

          (4)實驗時,D和E的橡膠塞為什么最好用鋁箔包住?
          因Br2會腐蝕橡膠塞
          因Br2會腐蝕橡膠塞

          (5)反應過程中要不斷地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①
          將容器中的空氣趕凈
          將容器中的空氣趕凈
          將Br2蒸氣帶入反應器D中
          將Br2蒸氣帶入反應器D中

          (6)E中進行的反應是:2Fe+3Br2=2FeBr3,2FeBr3=2FeBr2+Br2↑.此實驗中溴化亞鐵的產(chǎn)率為
          37.04%
          37.04%

          (7)為防止污染空氣,實驗時應在F處連接盛有
          NaOH溶液
          NaOH溶液
          的尾氣吸收裝置.
          分析:(1)根據(jù)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常用方法檢查D裝置的氣密性;
          (2)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
          (3)裝置B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裝置D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
          (4)根據(jù)溴能夠腐蝕橡膠塞分析;
          (5)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將容器中的空氣趕凈,將Br2蒸氣帶入反應器D中;
          (6)根據(jù)題中信息生成了80g溴化亞鐵,計算出56g鐵粉完全反應理論上能夠生成溴化亞鐵的質量,再計算出溴化亞鐵的產(chǎn)率;
          (7)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未反應的溴單質.
          解答:解:(1)檢查D裝置的氣密性方法為:關閉d的活塞,夾緊C、D間的膠管,將F的出口導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D,或微熱,若F 的導管處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水又回升到F的導管中,則證明D的氣密性良好(即不漏氣),
          答:關閉d的活塞,夾緊C、D間的膠管,將F的出口導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D,或微熱,若F 的導管處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水又回升到F的導管中,則證明D的氣密性良好(即不漏氣)
          (2)若導入的CO2不干燥,會在E中發(fā)生副反應,鐵與水蒸氣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
            △  
          .
           
          Fe3O4+4H2↑,
          故答案為:3Fe+4H2O
            △  
          .
           
          Fe3O4+4H2↑;
          (3)裝置B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可以用盛有NaHCO3飽和溶液的洗氣瓶洗氣;裝置D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干燥,
          故答案為:B處應設置盛有NaHCO3飽和溶液的洗氣瓶,C處應設置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
          (4)D和d中均盛有液溴,溴單質能夠腐蝕橡膠塞,
          答:因Br2會腐蝕橡膠塞;
          (5)反應過程中要不斷地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為:反應前將容器中的空氣趕凈,避免空氣中的氧氣干擾實驗;反應過程中可以將Br2蒸氣帶入反應器D中,使溴能夠與鐵粉充分反應,
          故答案為:①將容器中的空氣趕凈,②將Br2蒸氣帶入反應器D中;
          (6)根據(jù)關系式由Fe~FeBr2可算出,56g鐵粉完全反應,理論上應生成溴化鐵216g,
          所以FeBr2的產(chǎn)率為:
          80g
          216g
          ×100%≈37.04%,
          故答案為:37.04%  
          (7)氫氧化鈉溶液能夠與溴單質反應,為防止污染空氣,實驗時應在F處連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尾氣吸收裝置,
          故答案為:NaOH溶液.
          點評:本題考查了制取溴化亞鐵方案設計,涉及的內容均是中學化學中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充分考查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靈活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是一道質量較高的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01北京市海淀區(qū)高考模擬試卷 題型:058

          實驗室里有一瓶KCl與的固體混合物,通過下面實驗可確定該混合物中KCl和的質量比,也可制得純凈的KCl,根據(jù)實驗步驟填寫下列空白:

          (1)調整零點時,若指針偏向左邊,應將左邊的螺絲帽向(填左、右)________旋動.

          (2)某學生用已知質量y g的表面皿,準確稱取W g樣品,他在托盤天平的右盤放入(W+y)g砝碼,在左盤的表面皿中加入樣品,這時指針偏向右邊,如下圖示.下面的操作應該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加入的A是________,檢驗A是否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

          (4)過濾時,某學生的操作如下圖所示,用文字說明圖中的錯誤________.

          (5)濾液中加入的B物質是________,應該加入過量B物質,理由是________.

          (6)為檢驗沉淀是否洗凈,應在最后幾滴洗出液中加入________,若________,表示沉淀已洗凈.

          (7)得到的固體C是________.

          (8)該混合物中KCl和質量比的計算式是________.

          (9)配制100mL 0.20的KCl溶液:某學生將準確稱取的1.49g KCl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約30mL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使其溶解,將溶液由燒杯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餾水,直到液面接近標線2-3cm處,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使溶液凹面最低點恰好與刻度相切,把容量瓶蓋蓋好,振蕩搖勻,該學生操作中錯誤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43

          已知一氯甲烷,也叫甲基氯,常溫下是無色氣體,密度為,熔點為℃,沸點為℃,℃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80mL/L(水),與乙醚、丙酮或苯互溶,能溶于乙醇.

          某課外學習小組欲在實驗室里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一氯甲烷:

          制備裝置的分液漏斗和燒瓶中分別盛有甲醇和濃鹽酸,無水作催化劑.試回答:

          (1)寫出一氯甲烷的電子式:___________.

          (2)制備一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3)裝置b稱為___________.

          (4)如何檢查該套裝置的氣密性?

          (5)實驗中實際將甲醇和濃鹽酸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2放入反應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結束后,d中收集到的液體中除水外還會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

          (7)已知,一氯甲烷燃燒時的火焰呈藍綠色.請在圖示裝置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以檢驗一氯甲烷燃燒時的現(xiàn)象.寫出改進裝置的設計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