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實驗小組制備高鐵酸鉀(K2FeO4)并探究其性質。

          資料:K2FeO4為紫色固體,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產生O2,在堿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下列實驗中用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制備得到氯氣,然后再將氯氣通入氫氧化鉀溶液中與氫氧化鐵固體充分反應而制得產品:

          1)制備K2FeO4(夾持裝置略)

          ①請寫出該過程中制備氯氣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錳被還原為Mn2+)。

          ②請根據高鐵酸鉀制備的原理選擇合適的裝置,連接順序為_________ E _________。(上述裝置不一定全部用到,裝置可以重復選用)

          ③裝置E中反應時需進行攪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得到紫色固體和溶液。E中生成高鐵酸鉀的反應為______________;反應充分進行后,E中溶液中主要的陰離子為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質

          E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產生黃綠色氣體,得溶液a,經檢驗氣體中含有Cl2。為證明是否是K2FeO4氧化了Cl而產生Cl2,設計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過量,溶液呈紅色。

          方案

          KOH溶液充分洗滌E中所得固體,再用KOH溶液將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鹽酸,有Cl2產生。

          ①由方案Ⅰ中溶液變紅可知a中含有______離子,但該離子的產生不能判斷一定是K2FeO4Cl氧化,還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產生(用方程式表示)。

          ②方案可證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MnO4- + 16H+ + 10Cl- =2Mn2+ +5Cl2↑+8H2O; F A D 使反應物氯氣和固體氫氧化鐵能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產率。 3Cl2 + 2FeOH3 + 10KOH = 2K2FeO4 + 6KCl + 8H2O Cl-ClO-,OH-FeO42- Fe3+ 4FeO42 + 20H+ = 4Fe3+ + 3O2↑ + 10H2O 避免ClO干擾實驗。

          【解析】

          (1)①用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MnO4被還原為Mn2+Cl被氧化為Cl2,據此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不需要加熱,因此選用F裝置,濃鹽酸會揮發(fā)產生HCl,使得產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將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達到除雜的目的,選用裝置A,除去HClCl2進入裝置E發(fā)生反應制備高鐵酸鉀,最后連接D裝置進行尾氣吸收;

          ③攪拌能使反應物氯氣和固體氫氧化鐵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產率;
          E中得到紫色固體和溶液,紫色固體為K2FeO4,在堿性條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據此寫出反應方程式,同時還存在反應為Cl2KOH反應,據此判斷溶液中的陰離子;

          (2)①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過量,溶液呈紅色,說明反應產生Fe3+,但該離子的產生不能判斷一定是K2FeO4Cl氧化,注意K2FeO4在堿性溶液中穩(wěn)定,酸性溶液中快速產生O2,自身轉化為Fe3+

          ②方案II可證明K2FeO4氧化了Cl,使用KOH溶液溶出K2FeO4晶體,可以使K2FeO4穩(wěn)定析出,并且除去ClO離子,防止在酸性條件下ClOCl反應產生Cl2干擾實驗。

          (1)①用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MnO4被還原為Mn2+,Cl被氧化為Cl2,據此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MnO4-+16H++10Cl-=2Mn2+ +5Cl2↑+8H2O;

          故答案為:2MnO4-+16H++10Cl-=2Mn2+ ++5Cl2↑+8H2O;
          ②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不需要加熱,因此選用F裝置,濃鹽酸會揮發(fā)產生HCl,使得產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達到除雜的目的,選用裝置A,除去HClCl2進入裝置E發(fā)生反應制備高鐵酸鉀,最后連接D裝置進行尾氣吸收;

          故答案為:F A;D

          ③攪拌能使反應物氯氣和固體氫氧化鐵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產率;
          故答案為:使反應物氯氣和固體氫氧化鐵能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產率;

          E中得到紫色固體和溶液,紫色固體為K2FeO4,在堿性條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反應方程式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同時還存在反應為Cl2KOH反應:Cl2 + 2KOH= KCl + KClO + H2O,因此E溶液中主要的陰離子為Cl-ClO-,OH-,FeO42-;

          故答案為:3Cl2 + 2FeOH3 + 10KOH = 2K2FeO4 + 6KCl + 8H2O; Cl-,ClO-OH-,FeO42-
          (2)①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過量,溶液呈紅色,說明反應產生Fe3+,但該離子的產生不能判斷一定是K2FeO4Cl氧化,注意K2FeO4在堿性溶液中穩(wěn)定,酸性溶液中快速產生O2,自身轉化為Fe3+,反應為4FeO42+20H+=4Fe3++3O2↑+10H2O
          故答案為:Fe3+;4FeO42 + 20H+ = 4Fe3+ + 3O2↑ + 10H2O;
          ②方案II可證明K2FeO4氧化了Cl, 使用KOH溶液溶出K2FeO4晶體,可以使K2FeO4穩(wěn)定析出,同時考慮到K2FeO4表面可能吸附ClOClO在酸性條件下可與Cl反應生成Cl2,從而干擾實驗,所以用KOH溶液洗滌的目的是:避免ClO干擾實驗;
          故答案為:避免ClO干擾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鋁、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鐵中含有一種鐵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氣中高溫煅燒,生成有磁性的固體Y,將Y溶于過量鹽酸,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與過量濃硝酸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鹽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2)某溶液中含有Mg2、Fe2、Al3、Cu2等離子,向其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后,過濾,將濾渣高溫灼燒并將灼燒后的固體投入到過量的稀鹽酸中,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減少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填編號)。

          A.Mg2 B.Fe2 C.Al3 D.Cu2

          (3)氧化鐵是重要的工業(yè)顏料,用廢鐵屑制備它的流程如下:

          ①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Ⅱ中沉淀的洗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請寫出生成FeCO3沉淀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和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H2(g)+I2(g) 2HI(g) (無色)達平衡狀態(tài),該狀態(tài)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可逆反應停止 B. I2濃度不再變化

          C. HI濃度不再變化 D. 混合氣體顏色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O2Na2O2為原料,制取純凈干燥的O2,實驗裝置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裝置中試劑為堿石灰

          B. 裝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和水

          C. .收集氧氣應選擇裝置a

          D. 裝置、之間應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以確認氧氣中二氧化碳已經除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過碳酸鈉(Na2CO4)是一種很好的供氧劑,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 O2↑ + 2H2O市售過碳酸鈉中一般都含有碳酸鈉,為測定某過碳酸鈉樣品(只含Na2CO4Na2CO3)的純度,某化學興趣小組采用以下方案實施:按如圖組裝好實驗裝置,Q為一可鼓脹收縮的塑料氣袋(該氣袋耐酸堿腐蝕),取適量樣品于其中,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將足量稀鹽酸滴入氣袋中至充分反應。

          1)過碳酸鈉的化學式也可表示為 aNa2O2· bNa2CO3,請寫出Na2O2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儀器B的名稱為________,導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共需測定兩個數(shù)據,首先需測定反應所生成的氣體的總體積,故滴加稀鹽酸前必須關閉______并打開____(均填“K1、“K2“K3

          4)其次用量筒測定混合氣體中某種成分的體積,則 B中裝的固體試劑名稱為_________,具體測定過程如下:當Q中反應停止后,使 K1 K3 處于關閉狀態(tài), K2處于打開狀態(tài),再緩緩打開K1即可。

          5)實驗結束時,裝置內的氣體同溫同壓,測得量筒I中有x mL水,量筒中收集到了y mL氣體,則樣品中過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____(用含有xy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5°C向中滴加過程中,變化如圖所示。

          (1)A點溶液,用化學用語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關B點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 溶質為:

          b. 微粒濃度滿足:

          c. 微粒濃度滿足:

          (3)兩點水的電離程度:______(填“”、“ ”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2Cu(IO3)2+24KI+12H2SO4=2CuI(碘化亞銅)+13I2+12K2SO4+12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u(IO3)2作氧化劑,Cu(IO3)2中只有碘元素被還原

          B.CuI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C.每生成1mol CuI,有11mol KI發(fā)生氧化反應

          D.每轉移1.1mol電子,有0.2mol IO3-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反應A(g)+B(g) C(g)+D(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是________反應(填“吸熱”、“放熱”)。

          (2)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原因是________。

          (3)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對反應熱是否有影響_______(填“有”、“無”)。

          (4)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此時E1______,E2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草酸(分子式為 H2C2O4,沸點:150℃)是生物體的一種代謝產物,廣泛分布于植物、動 物和真菌體中。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

          A.草酸的摩爾質量是 90 g/mol

          B.草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13.3%

          C.1 mol 草酸中約含有 6.02×1023 個分子

          D.1 mol 草酸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 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