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根據下列數據及實驗裝置圖(所有夾持儀器均省略),回答下列問題:
          物質著火點酒精燈的火焰溫度
          白磷40℃500℃
          紅磷240℃
          (1)在銅片上,A和C點為白磷;B點為紅磷,用酒精燈對準A加熱,最先發(fā)生燃燒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一定不會發(fā)生燃燒的是______.
          (2)將一支裝滿氧氣的試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會燃燒”的物質上面,現象是_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燒杯中熱水的作用______.
          (4)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是______.

          解:(1)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①達到著火點.②與氧氣接觸.圖中C是白磷著火點低于B點的紅磷,所以C先燃燒.A沒與氧氣接觸,故不燃燒,故答案為:C;A;
          (2)接觸試管內的氧氣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冒出白煙.燃燒消耗試管內的氧氣,壓強變小,試管內的液面不斷上升,
          故答案為:白磷浮在水面上燃燒、冒白煙、試管內的液面不斷上升;4 P+5O22P2O5;
          (3)熱水的作用是提高溫度且隔絕氧氣,故答案為:提高溫度且隔絕氧氣;
          (4)由題意可知,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故不能燃燒;銅片上的紅磷沒有達到著火點,故也不能燃燒;只有銅片上的白磷既和氧氣接觸,又達到了著火點,所以燃燒.因此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達到自身的著火點.
          故答案為: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
          分析:(1)據題意可知C、B點上的可燃物都與空氣(氧氣)接觸,C點是白磷所以先燃燒.A點不與氧氣接觸,不會燃燒;
          (2)白磷只有與氧氣接觸后才燃燒并有白煙冒出;
          (3)熱水的作用是提高溫度且隔絕氧氣;
          (4)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
          點評:本題以試驗探究的形式考查了物質燃燒需要的條件,以及磷燃燒時的現象生成物和壓強的大。囵B(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某化學學習小組借助下列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及相關試劑粗略測量空氣 中O2的體積百分數.
          (1)實驗前用堿液清洗鐵釘,再用0.100mol/L的 H2SO4溶液浸泡至有氣泡產生.用H2SO4溶液浸泡的目 的是
           

          (2)為盡量減小誤差,下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
           
          (填序號).
          ①裝人鐵釘②插入注射器向鐵釘表面滴入適量 NaCl溶液并打開止水夾③將導管口浸入品紅溶液④塞 上單孔活塞⑤檢查裝置氣密性
          (3)實驗中試管內發(fā)生的總反應為
           
          ;用該實驗方案測量空氣中O2的體積百分數時應測量的數據是:①導管與試管內部空間總體積,②
           

          (4)實驗時發(fā)現上述測量過程因反應較慢耗時較長,對其影響因素作如下分析,請補充 寫出假設三:
          假設一:電解質溶液的PH
          假設二 NaCl溶液的濃度
           

          假設三:
          (5)借助上述實驗裝置,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pH驗證假設一,獲得了如下實驗數據: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 0cm 1.3cm 8.5cm 8.4cm 8.5cm 8.5cm
          形成穩(wěn)定液柱時間 3.0min 3.1 min 5.1 min 5.3 min 15.6 min 17.5 min
          ①當pH=2時,沒有觀察到穩(wěn)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
           

          ②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為縮短實驗測定時間,pH的最佳范圍是
           

          ③按上述實驗裝置,設計實驗證明假設二.
          第一步:
           
          ;
          第二步
           
          ,分別用注射器將NaCl溶液滴入鐵釘表面;
          第三步:記錄形成穩(wěn)定液柱所用時間和液柱的高度,比較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利用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可以測定一條條件下1mol氣體的體積,圖1中儀器C稱為液體量瓶,瓶頸上有110~130mL刻度線.將一定質量的鎂帶和過量的衡硫酸在儀器A瓶中完全反應,產生的H2將B瓶中的液體壓入液體量瓶中,根據液體的體積可以轉換成H2的體積.精英家教網
          實驗步驟:
          (1)裝配好化學反應氣體體積測定儀,作氣密性檢查.
          (2)用砂皮擦去鎂帶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稱取0.100g~0.110g的鎂帶,把數據記錄于表格.
          (3)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燒杯加入20mL水,再把已稱量的鎂帶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緊加料口.
          (4)用注射器從A瓶加料口處抽氣,使B瓶導管內外液面持平.
          (5)用注射器吸取10mL 3mol/L硫酸,用針頭扎進A瓶加料口橡皮塞,將破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針頭.
          (6)當鎂帶完全反應后,讀取C瓶中液體的體積,把數據記錄于表格.
          (7)用注射器從A瓶加料口處抽氣,使B瓶中導管內外液面持平,記錄抽出氣體的體積,把數據記錄于表格.
          重復上述操作進行第二次實驗,避免偶然誤差.
          根據上述實驗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室溫度:25℃,壓強:101kPa.該條件下1mol氫氣體積的理論值:為24.5L
          (1)連接裝置及氣密性檢查:當A瓶加料口塞上橡膠塞,
           
          可以確認裝置氣密性合格.
          (2)B中所裝液體一般是
           
          (填“水”或“品紅”).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實驗數據如下:溫度:25℃(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
          實驗次數 m(Mg)/g 硫酸體積/mL 液體量瓶中液體體積/mL 抽出氣體體積/mL 氫氣體積/mL 計算1mol氫體積/L
          1 0.100 10.0 110.0 6.5 X
          2 0.115 10.0 121.0 8.0
          ①上表中X=
           

          ②計算1mol氫氣體積兩次實驗的平均值=
           
          L.
          ③計算實驗誤差:(實驗值-理論值)/理論值×100%=
           

          ④引起該誤關的可能原因
           
          (填字母).
          A.鎂帶中含有跟硫酸不反應的雜質
          B.沒有除去鎂帶表面的氧化鎂
          C.鎂帶中含有雜質鋁
          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
          (4)許多同學在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偏高(記錄數據時已恢復至室溫).為此,某化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此實驗方案提出了兩條修正建議:
          ①A、B瓶的氣體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氣體體積中所含的水汽,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
          ②B瓶中導管(圖2中陰影部分VB)內液柱部分在反應后為空氣所占據,不該計入氫氣的體積.
          你認為他們的意見合理的是
           
          (合理則填序號,否則填“無”).如有合理之處,請根據下面的數據給出修正的1mol氫氣體積的數學表達式.(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
          實驗次數 m(Mg)
          g
          硫酸體積mL 液體量瓶中液體體積mL 抽出氣體體積mL B瓶的一段液柱體積mL 水汽體積百分含量 計算1mol氫體積L
          1 0.100 10.0 110.0 6.5 VB a%
          1mol氫氣體積=
           
          L(填寫數學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學習小組借助下列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及相關試劑粗略測量空氣中O2的體積百分數。

          (1)實驗前用堿液清洗鐵釘,再用0.100mol/L的H2SO4溶液浸泡至有氣泡產生。用H2SO4溶液浸泡的目的是_____                                。

          (2)為盡量減小誤差,下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______         (填序號)。

          ①裝人鐵釘②插入注射器向鐵釘表面滴入適量 NaCl溶液并打開止水夾③將導管口浸入品紅溶液④塞 上單孔活塞⑤檢查裝置氣密性

          (3)實驗中試管內發(fā)生的總反應為__        ____                                 ;用該實驗方案測量空氣中O2的體積百分數時應測量的數據是:①導管與試管內部空間總體積,②___ ___               

          (4) 實驗時發(fā)現上述測量過程因反應較慢耗時較長,對其影響因素作如下分析,請補充 寫出假設三:

          假設一:電解質溶液的PH不同

          假設二: NaCl溶液的濃度不同

          假設三:                     

          (5)借助上述實驗裝置,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pH驗證假設一,獲得了如下實驗數據:

          ①當pH=2時,沒有觀察到穩(wěn)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               ____      

          ②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為縮短實驗測定時間,pH的最佳范圍是______        

          ③按上述實驗裝置,設計實驗證明假設二。

          第一步:___________                   

          第二步::相同溫度下,加入系統(tǒng)表面積的鐵釘,組裝兩套完全相同的上述裝置,分別用注射器將NaCl溶液滴入鐵釘表面;

          第三步:記錄形成穩(wěn)定液柱所用時間和液柱的高度,比較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化學學習小組借助下列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及相關試劑粗略測量空氣 中O2的體積百分數.
          (1)實驗前用堿液清洗鐵釘,再用0.100mol/L的 H2SO4溶液浸泡至有氣泡產生.用H2SO4溶液浸泡的目 的是______.
          (2)為盡量減小誤差,下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______(填序號).
          ①裝人鐵釘②插入注射器向鐵釘表面滴入適量 NaCl溶液并打開止水夾③將導管口浸入品紅溶液④塞 上單孔活塞⑤檢查裝置氣密性
          (3)實驗中試管內發(fā)生的總反應為______;用該實驗方案測量空氣中O2的體積百分數時應測量的數據是:①導管與試管內部空間總體積,②______.
          (4)實驗時發(fā)現上述測量過程因反應較慢耗時較長,對其影響因素作如下分析,請補充 寫出假設三:
          假設一:電解質溶液的PH
          假設二 NaCl溶液的濃度______
          假設三:
          (5)借助上述實驗裝置,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pH驗證假設一,獲得了如下實驗數據:
          pH2.05.56.06.57.08.0
          液柱高度0cm1.3cm8.5cm8.4cm8.5cm8.5cm
          形成穩(wěn)定液柱時間3.0min3.1 min5.1 min5.3 min15.6 min17.5 min
          ①當pH=2時,沒有觀察到穩(wěn)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②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為縮短實驗測定時間,pH的最佳范圍是______
          ③按上述實驗裝置,設計實驗證明假設二.
          第一步:______;
          第二步______,分別用注射器將NaCl溶液滴入鐵釘表面;
          第三步:記錄形成穩(wěn)定液柱所用時間和液柱的高度,比較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