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常見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已知:
A |
單質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
B |
原子中s能級與p能級電子數(shù)相等且有單電子 |
C |
C同在B的下一周期,C的電離能數(shù)據(jù)(kJ ·mol-1)為:I1=738 I2=1451 I3=7732 I4=10540 |
D |
單質密度小,較好的延展性,廣泛用于食品包裝,D的氧化物是兩性氧化物 |
E |
單質是一種常見金屬,與O元素能形成黑色和磚紅色兩種氧化物 |
(1)寫出A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圖 。當C單質、D單質和NaOH溶液形成原電池時,該原電池的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常溫下,某氣態(tài)單質甲分子與AB分子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則一個甲分子中包含 個π鍵,在A—H、B—H兩種共價鍵中,鍵的極性較強的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D元素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比質子數(shù)多1,則D原子可以表示為 ,其原子核外有 種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
(3)B的氫化物的熔沸點比與它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氫化物的熔沸點高,原因是
。
(4)通常情況下,A的燃燒熱為a kJ ·mol-1,C的燃燒熱為b kJ ·mol-1,則C與AO2反應生成A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1)、方程式、電極反應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Al + 4OH- -3e-
=AlO2- +2H2O
(2) 2 O—H 1327Al 13
(3)高 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
(4)2Mg(s)+CO2(g) = 2MgO(s) + C(s) ΔH = -(2b—a) kJ•mol-1
【解析】根據(jù)元素的結構及有關性質可知,A、B、C、D、E分別是C、O、Mg、Al、Fe。
(1)根據(jù)構造原理可知,C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圖是
;由于鎂和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鋁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以在該原電池中鎂是正極,鋁是負極,負極反應式是Al + 4OH- -3e- =AlO2-
+2H2O。
(2)氣態(tài)單質甲分子與CO分子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以甲是氮氣。氮氣中含有三鍵,而三鍵是由2個π鍵和1個α鍵形成的;由于氧元素的非金屬性其余碳元素的,所以鍵的極性較強的是O-H鍵;由于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是質量數(shù),所以根據(jù)題意可知,該原子的符號是1327Al;核外電子數(shù)是13個,則就有13種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
(3)由于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所以其熔沸點高于硫化氫的。
(4)根據(jù)燃燒熱可知,熱化學方程式是① c(s)+O2(g)=CO2(g) △H=-a kJ ·mol-1,② Mg(s)+1/2O2(g)=2MgO(s) △H=-bkJ ·mol-1。所以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②×2-①即得到2Mg(s)+CO2(g) = 2MgO(s) + C(s),所以反應熱ΔH = -(2b—a) kJ•mol-1。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 | 有關信息 |
A |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 |
B |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C | 單質須保存在煤油中,與D形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調(diào)味品 |
D | 單質與NaOH溶液反應可用于生產(chǎn)漂白液 |
E | 單質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屬,其制品在潮濕空氣中易被腐蝕或損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簡單離子的半徑:C>D>E>B | B、工業(yè)上常用電解法制得C和D的單質 | C、穩(wěn)定性:A2B>A2E | D、單質D可用于冶煉某些難熔金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