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現(xiàn)有含有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雜質的NaNO3溶液,選擇適當?shù)脑噭┏ルs質,得到純凈的NaNO3固體,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1)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學式)。

          2)③中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

          3)溶液3經(jīng)過處理可以得到NaNO3固體,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雜質是___,為了除去雜質,可向溶液3中加入適量的____

          【答案】BaSO4 BaCO3 除去過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 Na2CO3 HNO3

          【解析】

          根據(jù)物質的性質及流程圖中物質間的轉化分析物質的種類,判斷流程中發(fā)生化學反應;根據(jù)除雜原理分析除雜過程使用的藥品。

          由實驗流程可知,加入過量的BaNO32,生成BaSO4、BaCO3沉淀,然后在濾液中加入過量的AgNO3,使Cl-全部轉化為AgCl沉淀,在所得濾液中加入過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為NaNO3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最后進行蒸發(fā)操作可得固體NaNO3。

          1)加入過量的BaNO32,Na2SO4Na2CO3BaNO32反應生成BaSO4、BaCO3沉淀,故答案為:BaSO4;BaCO3;

          2)濾液中含有Ag+、Ba2+,在所得濾液中加入過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故答案為:除去過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

          3)溶液3NaNO3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可除去Na2CO3,最后加熱蒸發(fā)、冷卻結晶、過濾得到硝酸鈉,故答案為:Na2CO3;HNO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6.02×1023個氫氧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mol,其摩爾質量為________。

          2)在標準狀況下,0.01 mol某氣體的質量為0.44 g,則該氣體的密度為________g·L1(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

          3)在標準狀況下,由COCO2組成的混合氣體為6.72 L,質量為12 g,此混合物中COCO2物質的量之比是________,CO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CO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CO原子個數(shù)比是________,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g·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態(tài)存在的元素是

          A.CB.NC.SD.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時,1mol/LHA1mol/LHB兩種酸溶液,起始時的體積均為Vo,分別向兩溶液中加水進行稀釋,所得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M點溶液中c(A-)等于N點溶液中c(B-)

          B. HA的電離常數(shù)約為10-4

          C. 濃度均為0.1mol/LNaAHA混合溶液的pH<7

          D. M、P兩點的溶液分別用等濃度的NaOH溶液中和,消耗的NaOH溶液體積: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電解法制取有廣泛用途的Na2FeO4,同時獲得氫氣:Fe+2H2O+2OHFeO42-+3H2↑,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已知:Na2FeO4只在強堿性條件下穩(wěn)定,易被H2還原)

          A. 裝置通電后,鐵電極附近生成紫紅色的FeO42-

          B. M點表示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高,鐵電極區(qū)會產(chǎn)生紅褐色物質

          C. 氫氧根離子從鎳極區(qū)通過交換膜到達鐵極區(qū)域

          D. 電解過程中,須將陰極產(chǎn)生的氣體及時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K2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aq)+H2O(l)2CrO42-(aq)+2H(aq),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__________,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為橙紅色,K2CrO4為黃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呈________色;向已加入氫氧化鈉的溶液中,再加入過量硫酸,溶液呈__________色。

          (2)KMnO4H2C2O4反應中,可通過測定________________來測定該反應的速率;寫出酸性條件下KMnO4H2C2O4(弱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水和Mn2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開始反應緩慢,隨后反應迅速加快,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B.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濃度降低

          C.反應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D.在酸性條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中和滴定法測定某燒堿樣品(含有氯化鈉的雜質)的純度,試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準確稱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雜質的樣品,配成500 mL待測溶液。稱量時,樣品可放在________稱量。配制溶液選用________(填編號字母)

          A.小燒杯中 B.潔凈紙片上

          C.500 mL容量瓶 D.500 mL試劑瓶

          (2)為了避免測定過程中樣品部分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導致結果偏差,滴定時,用0.2000 mol/L的鹽酸標準液來滴定待測溶液,可選用________(填編號字母)作指示劑。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3)滴定過程中,眼睛應注視_____________,若用酚酞做指示劑,滴定終點的標志是____________,滴定結果是________(偏大,偏小,不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下表數(shù)據(jù),計算被測燒堿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________mol/L,燒堿樣品的純度是____________

          滴定次數(shù)

          待測溶液體積

          (mL)

          標準酸體積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恒溫、恒容下的反應 2A(g) + 2B(g)3C(g) + D(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 2n mol A,同時生成 3n mol C

          B.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 n mol B,同時消耗 0.5n mol D

          C. 容器內(nèi)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

          D. 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一種實驗某氣體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圖中B為開關。如先打開B,在A處通入干燥的氯氣,C中紅色布條顏色無變化;當關閉B時,C處紅色布條褪色。則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 濃硫酸B. 飽和氯化鈉溶液C. 濃氫氧化鈉溶液D. 氫氧化鈣懸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