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當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后收集到的氣體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


          1. A.
            3:1:2
          2. B.
            3:2:2
          3. C.
            1:1:2
          4. D.
            1:3:2
          A
          分析:銅粉與足量的稀硝酸反應,還原產(chǎn)物是NO氣體;銅粉與足量的濃硝酸反應,還原產(chǎn)物是NO2氣體;銅粉與熱的濃硫酸反應,還原產(chǎn)物是SO2氣體.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氣體分子數(shù).同氣體分子數(shù),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
          解答:當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后收集到的氣體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我們假設所有的氣體在標況下都是22.4L
          根據(jù)n=,n==1 mol,
          根據(jù)公式n=,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等于它們的物質的量比.
          (1)當銅粉與足量的稀硝酸反應,生成1molNO時
          3Cu+8HNO3=3 Cu (NO32+2NO↑+4H2O
          3 2
          n(Cu) 1 mol
          n(Cu)=1.5 mol
          (2)當銅粉與足量的濃硝酸反應,生成1molNO2
          Cu+4HNO3=Cu (NO32+2NO2↑+2H2O
          1 2
          n(Cu) 1 mol
          n(Cu)=0.5 mol
          (3)當銅粉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生成1molSO2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1 1
          n(Cu) 1 mol
          n(Cu)=1 mol
          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1.5:0.5:1=3:1:2
          故選A.
          點評:掌握銅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的反應原理是解題的關鍵.應熟練應用上述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當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后收集到的氣體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貴州省遵義四中高一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當生成的還原產(chǎn)物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反應的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   )

          A.3∶1∶2B.3∶2∶2 C.1∶1∶2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當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后收集到的氣體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 。
          A.3:1:2B.3:2:2C.1:1:2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qū)鐵人中學高一(下)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當三份銅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硝酸、濃硝酸、熱的濃硫酸反應后收集到的氣體在相同狀況下體積相等時,三份銅粉的質量比為( )
          A.3:1:2
          B.3:2:2
          C.1:1:2
          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