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
          (1)如圖所示的裝置在實驗室中用途比較廣泛:

          ①排空氣法收集氣體,若收集CO2氣體,進氣口為 (填“a”或“b”)。
          ②若瓶中裝滿水,可用于收集下列氣體中的(選填編號)。
          A、NO B、NO2 C、NH3 D、HCl
          此時進氣口為(填“a”或“b”)。
          ③如果廣口瓶中盛放濃硫酸,可用作氣體干燥裝置,則該裝置不可以干燥的氣體有(選填編號)。
          A、HCl B、NH3 C、H2  D、CO
          ④此裝置還可用于除去氣體中的雜質(zhì)氣體。若要用此裝置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氣體,則裝置中應(yīng)盛放的液體可能是(選填編號)。
          A、NaOH溶液 B、飽和Na2CO3溶液 C、飽和NaHCO3溶液 D、濃H2SO4
          (2)下面是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幾種儀器:
          A.量筒 B.容量瓶 C.試管 D.圓底燒瓶 E.托盤天平
          ①其中儀器上要標出使用溫度的是(填選項)
          ②可用作反應(yīng)容器并能進行加熱的是(填選項)
          ③下列操作,使得實驗結(jié)果偏小的是(填選項)
          A.稱取5.2 gNaCl固體時,將砝碼放在左盤,NaCl固體放在右盤
          B.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轉(zhuǎn)移NaCl溶液前,容量瓶中已有少許蒸餾水
          C. 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定容時俯視讀數(shù)。
          D.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濃硫酸倒入燒杯后,用蒸餾水繼續(xù)沖洗量筒內(nèi)壁并將洗滌液倒入燒杯。

          【答案】
          (1)a;A;b;B;C
          (2)AB;CD;A
          【解析】(1)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應(yīng)該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采用“長進短出”的原則,則a為進氣口;
          ②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氨氣和氯化氫都能和水反應(yīng),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有NO不易溶于水,所以NO采用排水法收集,為將水排除,則氣體進氣口為b;
          ③濃硫酸具有酸性和強氧化性,不能干燥部分有還原性的氣體、不能干燥堿性氣體,氨氣屬于堿性氣體,所以不能干燥氨氣,故答案為B;
          ④NaOH溶液、飽和Na2CO3溶液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反應(yīng),濃H2SO4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不反應(yīng),所以不能除雜,二氧化硫和水反應(yīng)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亞硫酸和NaHCO3溶液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氫鈉不反應(yīng),所以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故答案為C;
          (2)①液體的體積受溫度的影響,溫度不同時,用量筒量取的液體、容量瓶的液體的體積不同,導致產(chǎn)生誤差,故答案為AB;
          ②可作反應(yīng)容器并可加熱的是試管和圓底燒瓶,量筒、容量瓶、托盤天平不能用來加熱,故答案為CD;
          ③稱量時左物右碼,顛倒后稱取質(zhì)量減小,濃度偏;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中已有少許蒸餾水,無影響,故答案為A。
          故答案為:(1)①a;②A;b;③B;④C;(2)①AB;②CD;③A
          (1)①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應(yīng)從長管進;
          ②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求氣體不溶于水,不與水反應(yīng),且氣體應(yīng)從短管進;
          ③濃硫酸不能干燥堿性氣體;
          ④除去CO2中的SO2 , 應(yīng)用飽和NaHCO3溶液;
          (2)①帶有刻度的容器,其瓶身上都標有溫度;
          ②試管、圓底燒瓶可作為反應(yīng)容器,同時可直接加熱;
          ③根據(jù)公式 , 結(jié)合選項分析操作對n、V的影響,判斷誤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為人體提供能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中,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淀粉B. 蔗糖C. 麥芽糖D. 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儀器使用時允許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 量筒 B. 蒸餾燒瓶 C. 試管 D. 燒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2.56g Cu和一定量的濃HNO3反應(yīng),隨著Cu的不斷減少,反應(yīng)生成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淺,當Cu反應(yīng)完畢時,共收集到氣體1.12L(標準狀況),則反應(yīng)中消耗HNO3的物質(zhì)的量為(
          A.0.05 mol
          B.1 mol
          C.1.05 mol
          D.0.13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是常規(guī)核裂變產(chǎn)物之一,可以通過測定大氣或水中 的含量變化來監(jiān)測核電站是否發(fā)生放射性物質(zhì)泄漏。下列有關(guān) 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的化學性質(zhì)與 相同
          B. 的原子序數(shù)為53
          C. 的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78
          D. 的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多于質(zhì)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時,在2L容器中X、Y、Z三種物質(zhì)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曲線如圖所示.
          ①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 反應(yīng)開始至2min、5minZ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為、
          ③ 5min后Z的生成速率比5min末Z的生成速率(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常見物質(zhì)的俗名與化學式對應(yīng)正確的是(
          A.燒堿﹣﹣NaOH
          B.小蘇打﹣﹣Na2SO4
          C.熟石灰﹣﹣CaCl2
          D.明礬﹣﹣Al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時,在一個0.5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2)反應(yīng)開始至2min,以氣體Z表示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為
          (3)用物質(zhì)X表示的化學反應(yīng)速率為0.2molL1s1與用物質(zhì)Y表示的化學反應(yīng)速率為0.1molL1s1 , 哪個快?
          a.前者b.后者c.一樣快d.無法比較
          (4)若X、Y、Z均為氣體,2min后反應(yīng)達到平衡,反應(yīng)達平衡時:
          ①此時體系的壓強是開始時的倍;
          ②達平衡時,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起始投料時(填“增大”“減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質(zhì)量一定的下列各組物質(zhì)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總量與其各組分的含量無關(guān)的是( )

          A. CH4C2H6B. C2H4C3H6

          C. CH3OHC6H6D. CH3COOH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