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氫氣,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鋅粒,漏斗和帶支管的試管中裝有稀硫酸,若打開彈簧夾,則酸液由漏斗流下,試管中液面上升與鋅粒接觸,發(fā)生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氫氣由支管導(dǎo)出;若關(guān)閉彈簧夾,則試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與鋅粒脫離接觸,反應(yīng)自行停止.需要時再打開彈簧夾,又可以使氫氣產(chǎn)生.這是一種僅適用于室溫下隨制隨停的氣體發(fā)生裝置.

          回答下面問題:

          (1)為什么關(guān)閉彈簧夾時試管中液面會下降?

          (2)這種制氣裝置在加入反應(yīng)物后,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從下面三個反應(yīng)中選擇一個可以用這種隨制隨停的制氣裝置制取的氣體,填寫下表中的空白.

          大理石與鹽酸反應(yīng)制取二氧化碳;

          黃鐵礦與鹽酸反應(yīng)制取硫化氫;

          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

          實驗記錄

          氣體名稱

          收集方法

          檢驗方法

           

           

           

           

          (4)食鹽跟濃硫酸反應(yīng)制氯化氫不能用這種裝置隨制隨停,試說明理由.

           

          答案:
          解析:

          設(shè)計意圖:本題是對學(xué)生實驗?zāi)芰Φ木C合考查,重點考查了學(xué)生對化學(xué)實驗的分析、歸納和推理能力,反映了學(xué)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解析:本題涉及的學(xué)科內(nèi)知識有:H2、CO2、H2S、HCl的實驗室制法、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等;涉及的學(xué)科間的知識有物理中的氣壓與水壓等知識.

          (1)分析題中的裝置圖:關(guān)閉彈簧夾,試管內(nèi)液面下降,說明試管內(nèi)氣壓增大,使漏斗中液面上升,當(dāng)試管內(nèi)的氣壓增大到一定程度,酸液與鋅粒脫離,不再產(chǎn)生氫氣,反應(yīng)停止.若打開彈簧夾,試管內(nèi)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相等,漏斗中酸液下降又與鋅粒接觸,產(chǎn)生氫氣.所以,此裝置可以使反應(yīng)隨時進(jìn)行、隨時停止.

          (2)由該實驗裝置的使用原理可知,該裝置若漏氣,則試管內(nèi)外便形不成壓力差,因此,只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試管內(nèi)外形成壓力差便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根據(jù)已有裝置,可在塞緊塞子和關(guān)閉彈簧夾的前提下,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漏氣,則漏斗內(nèi)外不能形成液面差;若氣密性良好,則漏斗中液面應(yīng)比漏斗外液面高.

          (3)根據(jù)實驗裝置分析,要使制氣隨制隨停,需使固體與液體能隨時接觸,又能隨時脫離,為滿足這個要求,固體應(yīng)在有孔塑料板之上,即為塊狀固體.若為粉末狀,則會掉到試管底部而不能與液體脫離,也就不能使反應(yīng)停止.實驗室制CO2、H2S氣體的原料均為塊狀固體和液體,且均是在常溫下反應(yīng),故可用此裝置,而用MnO2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制O2時,卻不可行,原因是催化劑MnO2為粉末狀固體.

          (4)食鹽與濃硫酸反應(yīng)制HCl氣體需加熱,且食鹽為粉末狀固體,故不適宜于該裝置.

          易錯點:不能由題中信息歸納出該裝置使用的條件: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yīng),且能在常溫下進(jìn)行.以致在后面的解答中出錯;對H2S、HCl的實驗室制法及MnO2催化H2O2制O2的內(nèi)容不甚明了,導(dǎo)致回答(3)(4)問時失誤;因粗心把(3)問中的氣體名稱寫成了化學(xué)式;語言組織能力欠佳,在回答(1)(2)問時,詞不達(dá)意.

          答案:(1)關(guān)閉彈簧夾時,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氣體使試管內(nèi)液面上的壓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緊橡皮塞,夾緊彈簧夾后,從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nèi)的水面高于試管內(nèi)的水面,停止加水一段時間后,漏斗中與試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①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氣法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

          ②硫化氫 向上排空氣法 有臭雞蛋氣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③氧氣 排水集氣法 使帶余燼木條復(fù)燃

          (4)因為此反應(yīng)需要加熱,且食鹽為粉末狀固體.
          提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酒是陳的香”,就是因為酒在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實驗室我們也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
          CH3COOH+C2H5OH
          濃硫酸
          加熱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濃硫酸
          加熱
          CH3COOC2H5+H2O;
          ;
          (2)濃硫酸的作用是:①
          催化劑
          催化劑
          ;②
          吸水劑
          吸水劑

          (3)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冷卻,酯在其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酯分離,除去粗產(chǎn)品中的乙酸有利于聞到酯香味
          冷卻,酯在其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酯分離,除去粗產(chǎn)品中的乙酸有利于聞到酯香味
          ;
          (4)裝置中通蒸氣的導(dǎo)管要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倒吸
          倒吸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離出來,應(yīng)采用的實驗操作是
          分液
          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紅葡萄酒密封儲存時間越長,質(zhì)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實驗室也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酸分子中官能團(tuán)的名稱是
          羧基
          羧基
          ;
          (2)試管A中加入幾塊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液體暴沸
          防止液體暴沸
          ;
          (3)試管A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反應(yīng)類型是
          酯化反應(yīng)
          酯化反應(yīng)
          ;
          (4)反應(yīng)開始前,試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
          飽和Na2CO3溶液
          飽和Na2CO3溶液
          ;實驗完成后,試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狀液體產(chǎn)生.若分離B中的液體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
          (5)某老師用右圖實驗裝置制取乙酸乙酯,采用球形干燥管代替長導(dǎo)管,并將干燥管的末端插入B中液面以下,在此處,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
          防止倒吸
          防止倒吸
          ,②
          使乙酸乙酯蒸氣充分冷凝
          使乙酸乙酯蒸氣充分冷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試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著試管壁慢慢加入濃硫酸,冷卻后再加乙酸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著試管壁慢慢加入濃硫酸,冷卻后再加乙酸
          ,然后輕輕振蕩試管,使之混合均勻.
          (2)裝置中通蒸氣的導(dǎo)管要插在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造成倒吸的操作上的原因是
          加熱不均勻
          加熱不均勻

          (3)濃硫酸的作用是①
          催化劑
          催化劑
          ; ②
          吸水劑
          吸水劑

          (4)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溶解乙醇
          溶解乙醇
          ;
          中和乙酸
          中和乙酸
          ;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析出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析出

          (5)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化學(xué)方程式
          CH3COOH+C2H5OH
          濃硫酸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濃硫酸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有
          果香
          果香
          味.
          (6)若實驗中溫度過高,使反應(yīng)溫度達(dá)到140℃左右時,副反應(yīng)的主要有機產(chǎn)物是
          乙醚
          乙醚
          (填物質(zhì)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酒是陳的香”,就是因為酒在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實驗室我們也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中導(dǎo)管要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2)該反應(yīng)屬于哪類反應(yīng)類型
           

          A.加成反應(yīng) B.取代反應(yīng) C.水解反應(yīng) D.酯化反應(yīng)
          (3)反應(yīng)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4)寫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酒是陳的香”,就是因為酒在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實驗室我們也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問題
          (1)在大試管中按一定比例將乙醇、乙酸混合后充分加熱,在右邊小試管中未收集到有香味的液體(氣密性良好),原因可能是:
           

          (2)右邊小試管中應(yīng)加入的試劑是:
           
          ;其作用是
           

          (3)下列描述能說明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yīng)已達(dá)到該反應(yīng)的限度的有(填序號)
           

          ①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水
          ②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乙酸
          ③單位時間里,消耗1mol乙醇,同時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應(yīng)的速率與逆反應(yīng)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變化
          (4)海水化學(xu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圖是海帶中提取碘的示意圖:
          精英家教網(wǎng)
          操作①的名稱是
           
          ;反應(yīng)②的離子方程式是
           
          ,下述物質(zhì)中可做試劑③的是
           

          A.乙醇          B.苯          C.乙酸          D.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