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亞洲地區(qū)圖,完成下列各題。(12分)
![]() |
(1)A地自然帶為_____ _______;F地自然帶為_____ _______,引起A、F兩地自然帶分異的主導因素是 。
(2)北京時間2012年12月7日,地處 板塊與 板塊消亡邊界的B地附近海域發(fā)生了里氏7.3級地震。按自然災害的成因分,地震屬于 災害,海底地震會引發(fā) 等次生災害,使得災情加重。
(3)C地是世界著名的漁場,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當D地風向如圖中所示時,浙江省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D風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5)E處洋流按性質(zhì)分屬于 ,對沿岸氣候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濰坊市重點中學2012屆高三2月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師大附中2010屆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合肥一中2006-2007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某運河圖”,完成8~10題。
8.該運河長度約為( )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70千米 D.220千米
9.該運河( )
A.是兩個大洲和兩個國家的分界線
B.為歐洲西部通往亞洲東部的最短航線
C.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過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區(qū)
10.通常情況下,甲海域水面比乙海域水面大約高6米,其影響因素不包括( )
A.北赤道暖流 B.東北風
C.南赤道暖流 D.海底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某運河圖”,完成1~3題。
1.該運河長度約為( )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70千米 D.220千米
2.該運河( )
A.是兩個大洲和兩個國家的分界線
B.為歐洲西部通往亞洲東部的最短航線
C.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過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區(qū)
3.通常情況下,甲海域水面比乙海域水面大約高6米,其影響因素不包括( )
A.北赤道暖流 B.東北風
C.南赤道暖流 D.海底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