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a、b是鏡前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根據(jù)反射光線a、b畫出點光源S的位置,并補全光路圖.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有兩種作法:
第一種作法:根據(jù)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過像點,作出反光點的像點S′,再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發(fā)光點S的位置,補出入射光線.
第二種作法: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交點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
解:第一種作法:先將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在通過平面鏡作出S′的對稱點S,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并聯(lián)接S與兩個反射點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第二種作法:分別過反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畫出兩條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S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如圖所示: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
猜想A:可能與懸掛重物位置有關.
猜想B: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為此設計了以下三個方案:
(1)在A處懸掛質(zhì)量不同的鉤碼
(2)在A、B兩處懸掛質(zhì)量不同的鉤碼
(3)在A、B兩處懸掛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方案能探究猜想A B.(2)方案能探究猜想B
C.(3)方案能探究猜想A D.(3)方案能探究猜想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直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到鏡面的 的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 的關系.
(3)通過多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 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
(4)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好聲音”比賽現(xiàn)場,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琴聲是通過 傳播到現(xiàn)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diào)成振動,目的是為了在 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電阻R的阻值分別為10Ω、15Ω、20Ω、25Ω.
(1)請根據(jù)圖甲所示電路圖,將圖乙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2)電路連接完整后,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保持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8V,電流表的指示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讀數(shù)是 A,連接電路的電阻R的阻值是 Ω.
(3)實驗中,若保證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8V不變,將定值電阻R的阻值由25Ω更換為15Ω,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當定值電阻為15Ω,滑動變阻器應接入電路的阻值為 Ω(保留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位司機都有一個反應時間,反應時間是指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開始采取措施制動剎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位司機的反應時間約為0.5s,當他駕駛的汽車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有緊急情況而采取緊急制動剎車動作后,由于慣性的原因汽車繼續(xù)向前滑行了大約4s后停止,汽車在這4s內(nèi)的平均速度約為8m/s.求:
(1)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有多長?
(2)司機采取緊急制動剎車動作后,汽車繼續(xù)向前滑行的距離有多長?
(3)假如司機發(fā)現(xiàn)的情況是你正欲橫穿公路,則你應在距離汽車至少多少米的位置開始橫穿才能保證安全通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