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水,用輕質細繩相連著體積相同的A、B兩物塊懸浮在水中,將細繩剪斷后,物塊A漂浮且有2/5的體積露出水面,物塊B沉入水底。則A、B兩物塊的密度分別為(  )

           

          A.ρA=0.6g/cm3,ρB="2" g/cm3

          B.ρA="0.6" g/cm3,ρB="1.8" g/cm3

          C.ρA="0.6" g/cm3,ρB="1.4" g/cm3

          D.ρA="0.4" g/cm3,ρB="1.6" g/cm3

           

          【答案】

          C

          【解析】

          試題分析:設AB的體積為V,則A排開水的體積為:

          A物體漂浮在水面上,

          ,

          ;

          即:,

          ∵AB相連時懸浮在水中,

          ∴二者受到的浮力

          即:,

          ,

          故選C.

          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漂浮懸浮條件的掌握和運用,利用好兩種情況下(A漂浮、甲乙兩物體連在一起懸。┦潜绢}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31、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水,水中有一個木塊被細線系著,已知水重200N,水深為0.5m,木塊的體積為4dm3,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試求:
          (1)水對容器底面的壓強是多少?木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若繩子斷了,最終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所受的浮力為多大?
          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比第(1)問中的大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自貢)如圖所示的容器中裝有水,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1,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2,若容器的質量忽略不計,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水,水中有一個木塊被細線系著.已知水重260N,水深為0.6m,水的密度為1×103kg/m3,木塊的體積為4×10-3m3,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試求:(g取10N/kg)
          (1)水對容器底面的壓強是多少?細線對木塊的拉力是多少?
          (2)若細線斷了,最終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木塊所受的浮力為多大?此時水對容器底面的壓強比第(1)問中的大還是?
          (3)假若將此裝置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后,細線對木塊的拉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閔行區(qū)一模)如圖所示的容器中裝有同種液體,A、B兩底面積相等,A中的液面比B高,此時液體對容器底部A的壓強
          液體對容器底部B的壓強(選填:“>”、“=”或“<”);當把中間的開關打開后,容器就是一個
          連通器
          連通器
          ,等液面靜止后,液體對容器底部A的壓力
          =
          =
          液體對容器底部B的壓力(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水,A、B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水在A點產生的壓強為Pa,水在B點產生的壓強為P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