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龍舟運動是深受順德人喜愛的一項傳統(tǒng)文化活動,如圖所示是某次龍舟比賽的情景,問:
(1)站在龍頭的鼓手擊鼓吶喊,指揮運動員奮力向前,若鼓錘對鼓面的垂直作用力為50N,兩者的接觸面積為5cm2時,大鼓能產(chǎn)生90dB的鼓聲,則鼓錘對鼓面的壓強為多大?
(2)龍舟在前進中,底部最深處離水面40cm,則龍舟底部受到水的最大壓強是多少?
(3)比賽結(jié)束后,龍舟靜止在水面上,若龍舟所有物品及運動員的總質(zhì)量為1.5t,則龍舟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m3?
【答案】
(1)解:鼓錘對鼓面的壓強:
p= =
=1×105Pa
(2)解:龍舟在前進中底部的最大深度:
h=40cm=0.4m,
龍舟底部受到水的最大壓強:
p′=ρ水gh=1.0×103kg/m3×10N/kg×0.4m=4×103Pa
(3)解:因龍舟靜止在水面上處于漂浮狀態(tài),
所以,受到的浮力:
F浮=G舟=m舟g,
由F浮=ρgV排可得:ρ水gV排=m舟g,
則龍舟排開水的體積:
V排= =
=1.5m3
【解析】(1)知道鼓錘對鼓面的垂直作用力和兩者的接觸面積,根據(jù)p= 求出鼓錘對鼓面的壓強;(2)知道龍舟在前進中底部的最大深度,根據(jù)p=ρgh求出龍舟底部受到水的最大壓強;(3)龍舟靜止在水面上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體積.
【考點精析】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件,利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和液體的壓強的計算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掌握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p =F/s ,p表示壓強,F(xiàn)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力的單位是 N,面積的單位是 m2, 壓強的單位是 N/m2,叫做帕斯卡,記作Pa .1Pa=1N/m2.(帕斯卡單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對水平面的壓強大約為20Pa);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公式:p=ρgh ρ指密度,單位kg/m3,g=9.8N/kg, h指深度,單位:m,壓強單位(Pa) 注意:h 指液體的深度,即某點到液面的距離.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鐵軌鋪在枕木上,是為了增大壓強
B. 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
C. 自行車輪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D. 開酒瓶的起子屬于省力杠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兩次牙膏袋的質(zhì)量m甲和m乙 , 其大小關(guān)系是m甲m乙;兩次排開水的體積V甲和V乙的大小關(guān)系是V甲V乙;兩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關(guān)系是F甲F乙 . (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區(qū)里的挑夫挑著物體上山時,行走的路線呈“S”形,目的是( )
A. 加快上山時的速度 B. 省力
C. 減小對物體的做功 D. 工作中養(yǎng)成的生活習(xí)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在河上修建一座大橋,如圖甲是使用吊車向河底投放圓柱形石料的示意圖。在整個投放過程中,石料以恒定的速度v=0.2m/s下降。圖乙是鋼絲繩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圖像。求:
(1)河底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___;
(2)石料到達河面時,重力所做的功_________________;
(3)圓柱形石料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石料受到水的摩擦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是剪刀,乙是扳手,丙是盤山公路,根據(jù)有關(guān)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的剪刀手柄較長,目的是為了;刀口處做得很鋒利是為了 .
(2)乙圖的扳手相當(dāng)于(填一種簡單機械名稱),扳手表面做得比較粗糙,這是為了 .
(3)丙圖的盤山公路相當(dāng)于(填一種簡單機械名稱),汽車在盤山公路行駛一般使用低檔位,目的是為了(選填“增大”或“減小”)汽車的速度,從而獲得更大的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名同學(xué)并肩前進,一般地說他們在運動,這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參照物,另一人就是_______的,這說明選取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_____,可見運動和靜止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活動中,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長度越長.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小明和小麗提出各自猜想(如圖),究竟誰的猜想正確呢,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個相同的鉤碼、鐵架臺和細線外,還需要的器材是 . 準(zhǔn)備好器材后他們便進行實驗,選將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然后用細線系住橡皮筋的另一端以便掛鉤碼,然后進行測量.
(2)小明和小麗的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1 | 拉力(鉤碼總重)F/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2 | 橡皮筋的總長度L/cm | 4.5 | 5.1 | 5.7 | 6.3 | 6.9 | 7.5 |
3 | 橡皮筋伸長的長度△L/cm | 0 | 0.6 | 1.2 | 2.4 | 3.0 |
①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cm.
②請將表格中第3行的數(shù)據(jù)是cm.
③要判斷的猜想是否正確,應(yīng)對表格中的(填序號)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rèn)為實驗?zāi)艹醪津炞C的猜想是正確的,你的判斷依據(jù): .
(3)本實驗中使橡皮筋伸長的力是(選填“鉤碼的重力”、“鉤碼的拉力”、“細線的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