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做“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時,每個鉤碼重為0.5 N,將鉤碼勻速向上提升20 cm,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為60 c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 N,問:

          (1)在實驗過程中,對鉤碼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3)為什么總功總是大于有用功?

          答案:
          解析:

            答案:(1)0.4 J (2)66.7% (3)略

            解:鉤碼總重G=0.5 N×4=2 N,上升的距離h=20 cm=0.2 m,s=60 cm=0.6 m,F(xiàn)=1 N,則

            (1)W=G·h=2 N×0.2 m=0.4 J

            (2)W=F·s=1 N·0.6 m=0.6 J;η=W/W×100%=×100%=66.7%

            (3)因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轉軸間存在摩擦,克服這些力做的功為額外功,所以總功總是大于有用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通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來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不損壞小燈泡),測得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I,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I與U的關系圖象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shù)
          物理量
          1 2 3 4
          電壓U/V 2.5 2.0 1.5 1.0
          電流I/A 0.30 0.26 0.22 0.20
          A、精英家教網(wǎng)
          B、精英家教網(wǎng)
          C、精英家教網(wǎng)
          D、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武漢)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木板,讓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在小車停下的位置分別做上標記.
          (1)標記③是小車在
          木板
          木板
          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推理可知:運動小車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若讓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處滑下,則不僅可以探究小車的重力勢能與
          高度
          高度
          的關系,還可以探究小車的動能與
          速度
          速度
          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電阻間的關系.若保持電源電壓的大小和電阻箱R1的阻值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R2的金屬滑片 P,可測得不同的電流、電壓值,如表1所示.然后,他又改變電阻箱R1的阻值,測得相應的電流值,如表2所示.
          (1)分析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
          當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當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此時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為
          5
          5
          Ω.
          (2)分析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電流與電阻不成反比,其原因是
          沒有控制電阻箱(R1)兩端的電壓相等
          沒有控制電阻箱(R1)兩端的電壓相等
          ,正確的操作方法是:改變電阻箱R1的阻值后,
          移動滑片直到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依然為1.5V)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
          移動滑片直到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依然為1.5V)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

          (3)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某同學發(fā)現(xiàn),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的示數(shù)接近電源電壓,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零,則電路的故障可能是
          電阻箱斷路(接觸不良)
          電阻箱斷路(接觸不良)

          表1                             
          實驗序號  U1/V   I/A
          1 0.2
          1.5 0.3
          2 0.4
          表2
          實驗序號   R1   I/A
          3 0.5
          6 0.33
          9 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電阻間的關系.若保持電源電壓的大小和電阻箱R1的阻值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R2的金屬滑片P,可測得不同的電流、電壓值,如表1所示.然后,他又改變電阻箱R1的阻值,測得相應的電流值,如表2所示.
          表1:
          實驗序號 U1/V I/A
          1 0.2
          1.5 0.3
          2 0.4
          表2:
          實驗序號 R1 I/A
          3 0.5
          6 0.33
          9 0.25
          (1)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時,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2)請你根據(jù)表1的數(shù)據(jù),在乙圖中畫出I-U圖線,分析圖線,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3)分析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電流與電阻
          不成
          不成
          (成/不成)反比,這與歐姆定律
          不符
          不符
          (相符/不符),原因是
          沒有控制電阻R1兩端的電壓不變
          沒有控制電阻R1兩端的電壓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選用的電源電壓恒為6V.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中,使用電阻箱代替定值電阻的好處是
          便于改變電阻的阻值
          便于改變電阻的阻值

          ②該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觀察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時記錄到了下面的表格里.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
          不能
          不能
          (選填“能”、“不能”)得到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關系,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未保持電阻來的電壓不變
          未保持電阻來的電壓不變
          .你認為,表格中的每組電壓、電流、電阻的數(shù)據(jù)與歐姆定律
          相符
          相符
          (選填“相符”、“不符”).
          實驗序號 R1 I/A U/V
          1 5 0.4 2
          2 10 0.3 3
          3 15 0.24
          4 20 0.2 4
          ③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思路,可推知表格中第三次實驗的電壓值應為
          3.6
          3.6
          V
          ④如果用此電路進行正確的探究,并以第一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為標準,則在進行第二次實驗時,他應將滑片向
          (選填“左”、“右”)移;要順利完成表格中的4組數(shù)據(jù)的測量,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
          40
          40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