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某同學學習了浮力的有關知識后,制作了一臺浮力秤,可方便地稱量物體的質量,其構造如圖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積為0.001m2,小筒和秤盤總重為0.6N.
          (1)如圖甲,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如圖甲,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應在小筒A處標出該浮力秤的
          0
          0
          刻度.
          (3)如圖乙,在秤盤上放一物體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為0.1m,則此時小筒底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大?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該物體的質量為多少?(g=10N/kg)
          分析:(1)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漂浮,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求小筒受到的浮力;
          (2)當不放任何物體時小筒與水面接觸的地方即為0刻線;
          (3)①當放上物體后,知道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利用液體壓強公式求小筒底受到水的壓強;又知道小筒底面積,②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此時小筒受到的浮力;
          ③求出了此時小筒受到的浮力,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求小筒和物體總重,得出物體重,再根據重力公式求物體的質量.
          解答:解:(1)∵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筒漂浮,小筒和秤盤總重G0=0.6N,
          ∴F=G0=0.6N,
          (2)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即物體的質量為0,應在小筒A處標出該浮力秤的0刻度線;
          (3)①小筒底受到水的壓強: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103Pa,
          ②此時小筒受到的浮力:
          FgV=1.0×103kg/m3×10N/kg×0.001m2×0.1m=1N,
          ③物體、小筒和秤盤總重:
          G=F=1N,
          物體重:
          G=G-G0=1N-0.6N=0.4N,
          物體的質量:
          m=
          G
          g
          =
          0.4N
          10N/kg
          =0.04kg.
          答:(1)如圖甲,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筒受到的浮力是0.6N;(2)0;
          (3)如圖乙,在秤盤上放一物體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為0.1m,則此時小筒底受到水的壓強是1.0×103Pa;小筒受到的浮力是1N;該物體的質量為0.04kg.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重力公式、液體壓強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漂浮條件的掌握和運用,知道物體漂浮時受到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這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嘉定區(qū)一模)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浮力知識中,發(fā)現“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的現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物塊的密度可能會對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有影響.于是他們選用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圓柱體A、B、C、D、E(ρA>ρB>ρ>ρC>ρD>ρE)進行實驗.當它們在水中靜止時,實驗現象如圖(a)、(b)、(c)、(d)和(e)所示.
          ①分析比較圖中(a)或(b)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當浸入液體中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
          當浸入液體中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較圖中(c)、(d)和(e)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當浸入液體中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最終漂浮在液體面上,而且物體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得越多,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與物體體積之比越小
          當浸入液體中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最終漂浮在液體面上,而且物體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得越多,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與物體體積之比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密度知識后,甲同學依據“石塊扔入河中的水里總是沉入河底,木頭放進水里卻會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乙同學根據“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銀中的鐵塊最終漂浮在水銀面上”的現象,猜想:物塊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可能會對它浸入液體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有影響.
          (1)于是他們首先用細線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如圖(a)所示),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3.2牛;再把該石塊浸沒在水中(如圖(b)所示),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2.0
          2.0
          牛,發(fā)現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
          小于
          小于
          物體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從而判斷出甲同學的猜想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2)接著他們用若干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物塊和足夠的水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記錄在表三中.
          表三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物塊 A B C D E F
          物塊密度
          (千克/米3
          2.7×103 2.2×103 1.1×103 0.9×103 0.6×103 0.4×103
          物體浸在水中的實驗現象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或2或3的數據及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
          浸入水中的實心物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浸入水中的實心物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時,物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4或5或6
          4或5或6
          的數據及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浸入水中的實心物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認為上述實驗數據有限,要完善證實乙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應該用更多的實驗數據進行驗證.于是他們決定下面還要研究
          密度范圍在0.9×103~1.1×103千克/米3內的實心物塊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另外還需將密度不同的實心物塊浸入在密度不同的其它液體中,觀察它的最終狀態(tài)
          密度范圍在0.9×103~1.1×103千克/米3內的實心物塊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另外還需將密度不同的實心物塊浸入在密度不同的其它液體中,觀察它的最終狀態(tài)
          ,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浮力知識中,發(fā)現“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的現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物塊的密度可能會對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有影響.于是他們選用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圓柱體A、B、C、D、E(ρA>ρB>ρ>ρC>ρD>ρE)進行實驗.當它們在水中靜止時,實驗現象如圖(a)、(b)、(c)、(d)和(e)所示.
          ①分析比較圖中(a)或(b)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②分析比較圖中(c)、(d)和(e)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上海市嘉定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小組同學在學習了浮力知識中,發(fā)現“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的現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物塊的密度可能會對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有影響.于是他們選用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圓柱體A、B、C、D、E(ρA>ρB>ρ>ρC>ρD>ρE)進行實驗.當它們在水中靜止時,實驗現象如圖(a)、(b)、(c)、(d)和(e)所示.
          ①分析比較圖中(a)或(b)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②分析比較圖中(c)、(d)和(e)的實驗現象和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