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們已經知道,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在的兩條邊叫直角邊,直角所對的邊叫斜邊(如圖①所示).數學家已發(fā)現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邊長的平方和等于斜邊長的平方.如果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分別是a和b,斜邊長度是c,那么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a2+b2=c2.已知,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4,AD=6.延長BC到點E,使CE=3,連接DE.
(1)DE的長為 .
(2)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終點A運動,設點P運動的時間為t秒,求當t為何值時,△ABP和△DCE全等?
(3)若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僅沿著BE向終點E運動,連接DP.設點P運動的時間為t秒,是否存在t,使△PDE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t的值;否則,說明理由.
【答案】(1)5 (2)3秒或13秒 (3)t=3秒或4秒或秒
【解析】
(1)根據題意可得:CD=4,根據勾股定理可求DE的長;
(2)若△ABP與△DCE全等,可得AP=CE=3或BP=CE=3,根據時間路程的關系可求r的值;
(3)分PD=DE,PE=DE,PD=PE三種情況討論,可求t的值.
解:(1)∵四邊形ABCD是矩形
∴AB=CD=4,AD=BC=6,CD⊥BC
在Rt△DCE中,DE==
=5
故答案為 5.
(2)若△ABP與△DCE全等
∴BP=CE或AP=CE
當BP=CE=3時,則t==3秒
當AP=CE=3時,則t==13秒
∴求當t為3秒或13秒時,△ABP和△DCE全等.
(3)若△PDE為等腰三角形
則PD=DE或PE=DE或PD=PE
當PD=DE時,
∵PD=DE,DC⊥BE
∴PC=CE=3
∵BP=BC﹣CP=3
∴t==3
當PE=DE=5時,
∵BP=BE﹣PE
∴BP=9﹣5=4
∴t==4
當PD=PE時,
∴PE=PC+CE=3+PC
∴PD=3+PC
在Rt△PDC中,DP2=CD2+PC2.
∴(3+PC)2=16+PC2
∴PC=
∵BP=BC﹣PC
∴BP=
∴t==
綜上所述:當t=3秒或4秒或秒時,△PDE為等腰三角形.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1,在△ABC中,∠A<90°,P是BC邊上的一點,P1,P2是點P關于AB、AC的對稱點,連結P1P2,分別交AB、AC于點D、E.
(1)若∠A=52°,求∠DPE的度數;
(2)如圖2,在△ABC中,若∠BAC=90°,用三角板作出點P關于AB、AC的對稱點P1、P2,(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試判斷點P1,P2與點A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AB=AC,AE=AF,BE與CF交于點D,則①△ABE≌△ACF;②△BDF≌△CDE;③D在∠BAC的平分線上,以上結論中,正確的是
A. 只有①B. 只有②
C. 只有①和②D. ①②與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AB=AC=12cm,BC=9cm,點D為AB的中點.
(1)如果點P在線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點運動,同時點Q在線段CA上由C點向A點運動.
①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當經過1秒時,△BPD與△CQP是否全等,請判斷并說明理由;
②若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當點Q的運動速度為多少時,能夠使△BPD≌△CPQ?
(2)若點Q以②的運動速度從點C出發(fā),點P以原來運動速度從點B同時出發(fā),都逆時針沿△ABC的三邊運動,求經過多長時間,點P與點Q第一次在△ABC的哪條邊上會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中,記
,
.
(1)如圖,若
平分
,
、
分別是
的外角
和
的平分線,
,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
的度數,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
的度數,并說明理由.
(2)如圖,若點
為
的三條內角平分線的交點,
于點
, 猜想(1)中的兩個結論是否發(fā)生變化,補全圖形并直接寫出你的結論.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家商店要進行裝修,若請甲、乙兩個裝修組同時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兩組費用共3520元;若先請甲組單獨做6天,再請乙組單獨做12天可完成,需付兩組費用共3480元,問:
(1)甲、乙兩組工作一天,商店應各付多少元?
(2)已知甲組單獨做需12天完成,乙組單獨做需24天完成,單獨請哪組,商店所付費用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組同學進行一分鐘引體向上測試,評分標準規(guī)定,做6個以上含6個
為合格,做9個以上
含9個
為優(yōu)秀,兩組同學的測試成績如下表:
成績 | 4 | 5 | 6 | 7 | 8 | 9 |
甲組 | 1 | 2 | 5 | 2 | 1 | 4 |
乙組 | 1 | 1 | 4 | 5 | 2 | 2 |
現將兩組同學的測試成績繪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表:
統(tǒng)計量 | 平均數 | 中位數 | 眾數 | 方差 | 合格率 | 優(yōu)秀率 |
甲組 | a | 6 | 6 | |||
乙組 | b | 7 |
將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統(tǒng)計表中的
______,
______;
人說甲組的優(yōu)秀率高于乙組優(yōu)秀率,所以甲組成績比乙組成績好,但也有人說乙組成績比甲組成績好,請你給出兩條支持乙組成績好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在△ABC中,∠ACB=90°,AC=BC,直線MN經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
(1)①求證圖1中△ADC≌△CEB;②證明DE=AD+BE;
(2)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2的位置時,請說明DE=AD-BE的理由;
(3)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3的位置時,試問DE、AD、BE又具有怎樣的等量關系?請直接寫出這個等量關系(不必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