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  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最終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
          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在試紙上,將試紙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
          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在試紙上,將試紙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

          (2)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鹽酸呈酸性,為了排除因稀釋而使溶液的pH值變小的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小于7
          鹽酸呈酸性,為了排除因稀釋而使溶液的pH值變小的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小于7
          ;
          方案二: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是否放熱.甲同學將稀鹽酸滴入裝有氫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觸摸試管有灼熱感,他馬上得出結論: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但是乙同學提出異議:熱量不一定是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的.
          (1)你認為乙同學提出異議的理由是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2)針對乙同學提出的異議,請你幫助他們完成探究過程并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熱
          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了一個意外現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消失了.
          【實驗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實驗探究】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除去氧氣和隔絕氧氣
          除去氧氣和隔絕氧氣
          .實驗結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溶液也呈現紅色,由此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實驗結論】
          ①說明Na2CO3溶液呈
          性;
          ②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很大時,就會出現上述意外現象.
          請設計實驗證明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過大.
          ①實驗方法:
          取上述溶液加入水稀釋后,在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取上述溶液加入水稀釋后,在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
          ②觀察到的現象:
          溶液呈紅色
          溶液呈紅色
          分析:方案一:(1)測定溶液的pH要將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把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可以據此解答該題;
          (2)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如果鹽酸過量,則導致溶液的pH小于7,可以據此解答該題;
          方案二:(1)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也要放出熱量,可以據此解答該題;
          (2)用氫氧化鈉溶液來代替氫氧化鈉固體來進行實驗,若觀察到溶液溫度依然升高則說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可以據此解答;
          方案三:【實驗探究】(1)因為氧氣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氣中的氧氣有一少部分會溶于水,加熱可把水中的氧氣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氣進入溶液;
          【實驗結論】(1)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可以使酚酞變紅,;
          (2)根據猜想及實驗可以知道,溶液變紅與二氧化碳無關,可以據此解答該題;
          (3)可用稀釋濃氫氧化鈉溶液的方法檢驗濃氫氧化鈉能使變紅的酚酞試液的紅色消失.
          解答:解:方案一:(1)測定溶液的pH要將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把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如果鹽酸過量,則導致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1)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也要放出熱量,所以不能判斷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
          (2)用氫氧化鈉溶液來代替氫氧化鈉固體來進行實驗,若觀察到溶液溫度依然升高則說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
          方案三:【實驗探究】(1)因為氧氣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氣中的氧氣有一少部分會溶于水,加熱可把水中的氧氣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氣進入溶液,;
          【實驗結論】①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溶液也呈現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
          ②根據猜想及實驗可以知道,溶液變紅與二氧化碳無關;
          (3)向上述褪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的方法來證明,若觀察到溶液又變成紅色,則說明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大有關.
          故答案為:方案一:(1)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在試紙上,將試紙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
          (2)鹽酸呈酸性,為了排除因稀釋而使溶液的pH值變小的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小于7;
          方案二:(1)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2)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取10%的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插入溫度計測溫度,加入適量10%的稀鹽酸,用玻璃棒攪拌,再測溫度 溫度計示數上升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熱
          方案三:(1)除去氧氣和隔絕氧氣;
          (2)①堿;
          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3)①取上述溶液加入水稀釋后,在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②溶液呈紅色.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酸堿中和反應以及酸堿性溶液與酸堿指示劑相互作用的情況,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要求同學們加強對物質性質的識記,以便靈活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查閱資料:濃氨水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fā)的液體,它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
          (1)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入濃氨水.由實驗Ⅰ得出的結論有
          氨水呈堿性
          氨水呈堿性

          (2)實驗Ⅱ(如圖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象是
          無色酚酞變?yōu)榧t色
          無色酚酞變?yōu)榧t色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3)為使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實驗Ⅲ(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理由是
          無必要;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紅,在第一個實驗中已經可以證明了
          無必要;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紅,在第一個實驗中已經可以證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年4月28日某媒體題為“排污工程施工,毒氣放倒三人”的報道,引起

              某興趣小組同學的思考。

              【提出問題】排污管道中的毒氣有什么成分?

              【查閱資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發(fā)酵會產生CO、CO2、H2S, CH4等。

              Ⅱ.H2S氣體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黑色沉淀,且能與堿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

             【提出猜想】小組同學對排污管道氣含有上述氣體中最少3種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 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     ;

                       猜想5:有CO、CO2、 H2S、CH4。

             【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下圖所示的裝置并進行探究(夾持儀器已省略)。

          【問題討論】

          (1)如果A裝置沒有明顯變化,則猜想       成立;

          (2)在驗證猜想1的實驗中,裝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進一步驗證氣體燃燒后的產物,操作是: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   ,振蕩。

          (3)要確證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學認為圖示裝置有不足之處,需要在裝置C與D之間加一個    裝置。改進后,若氣體燃燒,且D裝置內壁出現       ,證

               明氣體中一定含有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qū)初三中考模擬試題化學部分二 題型:填空題

          2010年4月28日某媒體題為“排污工程施工,毒氣放倒三人”的報道,引起

              某興趣小組同學的思考。

              【提出問題】排污管道中的毒氣有什么成分?

              【查閱資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發(fā)酵會產生CO、CO2、H2S, CH4等。

              Ⅱ.H2S氣體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黑色沉淀,且能與堿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

             【提出猜想】小組同學對排污管道氣含有上述氣體中最少3種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 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     ;

                        猜想5:有CO、CO2、 H2S、CH4。

             【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下圖所示的裝置并進行探究(夾持儀器已省略)。

          【問題討論】

          (1)如果A裝置沒有明顯變化,則猜想        成立;

          (2)在驗證猜想1的實驗中,裝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進一步驗證氣體燃燒后的產物,操作是: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    ,振蕩。

          (3)要確證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學認為圖示裝置有不足之處,需要在裝置C與D之間加一個    裝置。改進后,若氣體燃燒,且D裝置內壁出現       ,證

               明氣體中一定含有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九年級(上)第二次段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如圖的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由實驗Ⅰ得出的結論有______.
          (2)實驗Ⅱ(如圖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象是______;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Ⅲ(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理由是:______.
          (4)該實驗證明了______,同時也說明了______具有揮發(f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第3單元 自然界的水》2011年單元測試卷(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如圖的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由實驗Ⅰ得出的結論有______.
          (2)實驗Ⅱ(如圖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象是______;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Ⅲ(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理由是:______.
          (4)該實驗證明了______,同時也說明了______具有揮發(f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