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某化工廠為綜合利用生產(chǎn)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CaSO4,與相鄰的化肥廠聯(lián)合設計了制備(NH4)2SO4的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及原理)

          沉淀池中發(fā)生的主要化學反應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討論交流)

          1)操作a的名稱是______,若在實驗室進行此操作,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玻璃棒、燒杯外,還需要______。

          2)經(jīng)操作a后得到的固體物質在煅燒爐中高溫分解生成XY兩種物質,該工藝中,Y被作為原料之一循環(huán)利用.Y的化學式為______。

          3)沉淀池中也可能生成少量NH4HC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硫酸銨化肥等級測定)

          1)判斷(NH4)2SO4化肥中有無NH4HCO3:取少量試樣溶于水,滴加足量的______,無氣泡產(chǎn)生,則可判斷該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

          2)化肥中氮元素含量的測定(已確定該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雜質):

          (查閱資料)

          ①已知:氨氣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為氨水.氨水呈堿性,不穩(wěn)定,易揮發(fā).

          ②工業(yè)判斷硫酸銨化肥等級指標如下:

          指標

          項目

          優(yōu)等品

          合格品

          氮(N)含量

          ≥21.0%

          ≥20.5%

          (實驗設計)

          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過程中,往燒瓶中加入足量濃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使硫酸銨充分反應完全轉化為NH3

          2)燒杯中的試劑是為了吸收產(chǎn)生的氨氣,下列最適宜的試劑是______(填序號);

          ①水;②濃HCl;③稀H2SO4;④NaOH溶液

          燒杯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

          (交流討論)

          實驗小組的同學認為,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的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情況.

          1)甲同學認為:應在實驗裝置A、B之間增加一個裝有______(填濃硫酸堿石灰)的干燥裝置,否則實驗測得的硫酸銨化肥含氮量可能偏高.

          2)乙同學認為:在實驗裝置A、B之間增加正確的干燥裝置后進行實驗,測得的硫酸銨化肥含氮量可能偏低,理由是______

          (實驗測定)

          經(jīng)討論后,他們改進了實驗裝置,排除了可能產(chǎn)生誤差的因素,重新進行實驗。取硫酸銨化肥樣品13.5 g進行實驗,測得B裝置增重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通過計算判斷該化肥的等級.計算過程:_____;該化肥的等級為______品。

          【答案】過濾 漏斗 CO2 鹽酸(HCl)、硫酸(H2SO4)等 防止倒吸 堿石灰 缺少趕盡反應裝置中殘留氨氣的裝置(或有氨氣殘留在裝置中) 20.7% 合格

          【解析】

          討論交流:(1a操作的目的是把混合物分成固體和液體兩部分,故該操作為:過濾;

          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漏斗;

          2)沉淀池中發(fā)生的主要化學反應為:,故過濾后得到的固體物質是碳酸鈣,在煅燒爐中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由圖示知,二氧化碳是可反復利用的,故Y是:CO2;

          3)沉淀池中,氨氣可與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氫氨,常溫下反應,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硫酸銨化肥等級測定:(1)碳酸氫氨可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放出現(xiàn)象,所以可加入鹽酸(HCl)、硫酸(H2SO4)或硝酸(HNO3)等判斷是否存在,故填:稀鹽酸或稀硫酸;

          實驗設計:(2)①水,②濃HCl,③稀H2SO4,④NaOH溶液四種物質中,水不如酸吸收效果好,但鹽酸易揮發(fā),不能采用,氫氧化鈉與氨氣不反應,所以選③;

          停止加熱時,裝置B中的溶液容易被倒吸入燒瓶,使燒瓶炸裂,故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交流討論:(1A中可能產(chǎn)生水蒸氣,水蒸氣和氨氣一起被B裝置吸收,從而使氮含量的測定結果偏大,故應在A和B中間增加一個干燥裝置,但濃硫酸不但可吸收水蒸氣,也吸收氨氣,所以只能用堿石灰,故填:堿石灰;

          2)要使結果準確,還要保證A中的氨氣全部被B吸收,圖中缺少趕盡反應裝置中殘留氨氣的裝置(或有氨氣殘留在裝置中),故填:缺少趕盡反應裝置中殘留氨氣的裝置(或有氨氣殘留在裝置中);

          實驗測定:

          計算過程:

          增重的3.4g為氨氣的質最.

          13.5g樣品中含有(NH4)2SO4的質量為x

          x=13.2g

          該化肥中氮元素的質量為:

          該化肥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20.5%≤20.7%≤21.0%,為合格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酸、堿、鹽在生活、生產(chǎn)中應用廣泛,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 ,實驗時最好戴防護眼鏡,為了便于理解和記憶,小麗同學總結了堿的化學性質如圖,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小麗同學發(fā)現(xiàn),以前取用氫氧化鈉溶液時試劑瓶忘記蓋瓶塞,依據(jù)反應③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如果該溶液變質,則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要檢驗該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選擇下列試劑不能達到目的是

          A.稀HCl B.酚酞試液 C.CaCl2 D.Ca(OH)2

          (3)為了驗證反應④,小麗將無色酚酞試液分別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原因是它們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 。

          (4)依據(jù)反應②,KOH能與下列物質反應的是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硫酸銨[(NH42SO4]、磷酸二氫鈣[Ca(H2PO42]、亞硝酸鈉(NaNO2)、硝酸鉀(KNO3)等屬于鹽,其中又屬于復合肥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等質量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價均為+2價)。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金屬活動性:乙>甲>丙 B. 生成氫氣的質量:甲>乙>丙

          C. 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75%B.上述物質中只有丙和丁可作燃料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D.該反應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碳酸鈉、碳酸氫鈉、氧化鈣和氫氧化鈣組成的混合物27.2g,把它們溶于足量的水里,發(fā)生反應可表示如下: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②:CaO+H2O+Na2CO3=CaCO3↓+2NaOH

          +③:CaO+NaHCO3=CaCO3↓+NaOH

          此時溶液中的Ca2+CO32-、HCO3-全部轉化沉淀,將反應后的溶液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體物質共29g,則原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質量為( 。

          A.1.8gB.5.3gC.10.6gD.無法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物質的溶解度(S)隨溫度(t)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60℃時,甲的溶解度約為0.6

          B.20℃時,甲可溶于水

          C.90℃時,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攪拌后得到飽和溶液

          D.80℃時甲的溶液降溫至60℃,一定析出甲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位同學在學習甲烷性質時,發(fā)現(xiàn)甲烷與氫氣和一氧化碳性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等。H2CO具有還原性,那么甲烷有沒有還原性呢?為了驗證甲烷是否具有還原性,乙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并進行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假設藥品都是足量的)

          ①分別稱量裝置AB,C的質量;

          ②再次分別稱量裝置A,B,C的質量;

          ③向玻璃管中裝入CuO,通入一段時間的CH4;

          ④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CH4至冷卻到室溫;

          ⑤緩緩通入足量的CH4,加熱裝置A,使其充分反應。

          其合理的操作順序是_____(填序號)。甲同學認為還缺少一個步驟,缺少的步驟是_____。

          [進行實驗]乙同學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實驗,并記錄了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裝置A中的黑色粉末變紅;裝置B中白色粉末變藍;裝置C中石灰水變渾濁;稱量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A中玻璃管(含藥品)質量

          裝置B的質量

          裝置C的質量

          反應前

          150 g

          156.6 g

          256.8 g

          反應后

          147.2 g

          158.4 g

          257.9 g

          [現(xiàn)象分析與數(shù)據(jù)處理]

          根據(jù)裝置A,B,C中的現(xiàn)象可推知,CH4CuO充分反應后的產(chǎn)物依次是_____。

          [實驗結論]

          1CH4 _____(填“有”或“沒有”)還原性;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甲同學提出甲烷與氧化銅反應的產(chǎn)物中還含有_____

          3)裝置A中發(fā)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王同學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用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F(xiàn)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乙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能夠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填字母序號)______

          a. MN b. NP c. PQ

          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實驗的進行,傳感器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時幾乎不再變化。

          現(xiàn)要制取4.8g氧氣, 試計算:至少需要加熱多少克氯酸鉀固體來制取?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是初中常見的7種物質,它們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已知A、C是無色液體,B、F、G是無色氣體,其中大量排放F會引起溫室效應,D是黑色固體,E在純凈的B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D______,G______H______

          請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式表達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