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發(fā)現(xiàn)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都沒燃燒,銅片上的白磷著火燃燒(已知白磷的著火點40℃,紅磷著火點240℃.)對此實驗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
          B.物質(zhì)燃燒溫度必須要達到著火點
          C.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
          D.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白磷Ⅱ與氧氣隔絕
          【答案】分析:A、根據(jù)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來考慮本題;
          B、根據(jù)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來考慮;
          C、根據(jù)燃燒的條件考慮;
          D、根據(jù)水的作用考慮.
          解答:解:A、燃燒的條件是具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該物質(zhì)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因為水中沒有氧氣,故A正確;
          B、因為燃燒的條件是具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該物質(zhì)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原因是紅磷的著火點高,所以物質(zhì)燃燒溫度必須要達到著火點,故B正確;
          C、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沒有達到著火點,故C錯誤;
          D、燒杯中熱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熱量使白磷達到著火點,二是隔絕空氣,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要掌握燃燒的條件,具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該物質(zhì)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知道控制變量的實驗的設(shè)計方法,只允許有一個變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6、某同學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設(shè)計如下3個對比實驗(如下圖):

          (1)實驗1觀察到木條可以燃燒,玻璃棒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有可燃物

          (2)實驗2在玻璃杯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點燃的蠟燭熄滅

          (3)實驗3的結(jié)論是
          AC
          [填序號]
          A、不同的物質(zhì)有不同的著火點
          B、小木條比小煤塊容易燃燒,是因為在小木條的周圍有充足的氧氣
          C、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才能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武威)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發(fā)現(xiàn)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都沒燃燒,銅片上的白磷著火燃燒(已知白磷的著火點40℃,紅磷著火點240℃.)對此實驗的認識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甘肅模擬)“生活即學習”、“社會即教材”,化學在衣食住行、環(huán)境能源、材料科學、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越來越大地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1)一種焰火火藥中所含的硝酸銅在燃放時產(chǎn)生綠色火焰,化學方程式如下:
          2Cu(NO32 
            △  
          .
           
          2CuO+O2+4X.其中X是一種空氣污染物,其化學式為
          NO2
          NO2

          (2)煉鐵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CO+Fe2O3
           高溫 
          .
           
          2Fe+3CO2
          3CO+Fe2O3
           高溫 
          .
           
          2Fe+3CO2

          (3)小雨想探究“黃金項鏈”中是否含有金屬銅,她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D
          D

          A.ZnC12溶液    B.Mg(NO32溶液     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
          (4)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同時點燃小木條和小煤塊,發(fā)現(xiàn)小煤塊點燃所需時間長,原因是
          小煤塊的著火點比小木條的高
          小煤塊的著火點比小木條的高

          (5)紅橙適宜生長在pH為6左右的土壤中.若某土壤的pH為4,經(jīng)改良后可種植紅橙.下列物質(zhì)中可用來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B
          B

          A.生石灰      B.熟石灰      C.過磷酸鈣      D.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海陵區(qū)二模)(1)甲同學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同時點燃小木條和小煤塊,發(fā)現(xiàn)小煤塊點燃所需時間長,原因是
          煤的著火點高
          煤的著火點高

          (2)乙同學在點滴板的空穴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再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xiàn)象.用白色點滴板代替試管進行相關(guān)實驗的優(yōu)點是
          節(jié)約藥品
          節(jié)約藥品
          (一點即可).
          (3)根據(jù)下圖所示制取氣體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裝置選擇用序號填寫):

          ①a儀器的名稱是
          錐形瓶
          錐形瓶

          ②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選用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
          BD
          BD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如用C裝置收集氧氣,觀察到
          有氣泡從集氣瓶口逸出
          有氣泡從集氣瓶口逸出
          ,表示氧氣已滿;反應完成后,要從剩余固體中回收二氧化錳,應進行溶解、
          過濾
          過濾
          、洗滌干燥等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3年甘肅省中考化學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生活即學習”、“社會即教材”,化學在衣食住行、環(huán)境能源、材料科學、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越來越大地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1)一種焰火火藥中所含的硝酸銅在燃放時產(chǎn)生綠色火焰,化學方程式如下:
          2Cu(NO32 2CuO+O2+4X.其中X是一種空氣污染物,其化學式為   
          (2)煉鐵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小雨想探究“黃金項鏈”中是否含有金屬銅,她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A.ZnC12溶液    B.Mg(NO32溶液     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
          (4)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同時點燃小木條和小煤塊,發(fā)現(xiàn)小煤塊點燃所需時間長,原因是   
          (5)紅橙適宜生長在pH為6左右的土壤中.若某土壤的pH為4,經(jīng)改良后可種植紅橙.下列物質(zhì)中可用來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A.生石灰      B.熟石灰      C.過磷酸鈣      D.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