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小林從海邊拾來一些嵌有沙礫的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測定其中碳酸鈣的含量,他做了如下實驗:首先稱取50g貝殼,然后將150ml稀鹽酸分5次加入(假設(shè)樣品中的雜質(zhì)不與稀鹽酸反應(yīng),也不溶于水)。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稀鹽酸的體積/ml
          第一次
          30
          第二次
          30
          第三次
          30
          第四次
          30
          第五次
          30
          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g
          40
          x
          20
          10
          5
          求:(1)x=__________;
          (2)小林測得貝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jǐn)?shù)為__________;
          (3)若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收集起來,共有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
          (1)x=30;(2)90%;
          (3)19.8g
          本題考查的是根據(jù)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的計算。
          (1)分析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記錄,第一次加入稀鹽酸30ml時,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40g,則可判斷反應(yīng)掉碳酸鈣10g,結(jié)合第三次和第四次,可推斷每次加入30ml稀鹽酸后都反應(yīng)掉碳酸鈣10g;故x=30
          (2)由第五次加入稀鹽酸30ml時,剩余固體質(zhì)量5g,可判斷此時碳酸鈣已完全反應(yīng),剩余固體為樣品中的雜質(zhì),由此可計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jǐn)?shù),(50g—5g)/50g×100℅=)90%;
          (3)設(shè)反應(yīng)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xì)怏w質(zhì)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45g                  x
          100:44 =45g:x
          x=19.8g
          答:反應(yīng)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xì)怏w質(zhì)量為19.8g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3分)高純的單晶硅是重要的半導(dǎo)體材料。制備高純硅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SiCl4 +2H2Si+ 4HCl。請計算要獲得14g硅(Si),至少需要?dú)錃舛嗌倏耍?/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熱后,A全部參加反應(yīng),C增加了8g,同時生成了4gD,則在反應(yīng)中A與B的質(zhì)量比是
          A.5:1         B.1 :5         C.4 :1            D.1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3分)當(dāng)車輛發(fā)生劇烈碰撞,安全氣囊會在瞬間彈出,防止駕駛員受傷。撞車時,約在0.01 s內(nèi)引發(fā)下列反應(yīng):2NaN3 2Na+3N2↑,若生成鈉23g,則同時產(chǎn)生氮?dú)獾馁|(zhì)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把4g硫粉放在給定質(zhì)量的氧氣中燃燒,有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問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氣的質(zhì)量(g)
          3
          4
          6
          二氧化硫的質(zhì)量(g)
          6
           
           
           (1)第一次實驗中參加反應(yīng)的S的質(zhì)量,O2的質(zhì)量與生成SO2的質(zhì)量比是           。
          (2)請你通過計算求出第二次.第三次實驗生成的SO2的質(zhì)量,填入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密閉容器中分別將12 g鎂放在一定量氧氣中燃燒,得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給氧氣的質(zhì)量/g
          4
          8
          16
           生成氧化鎂的質(zhì)量/g
          10
          20
          20
             
          下列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第1次實驗中鎂完全反應(yīng)        
          B.3次實驗后固體質(zhì)量都增加了
          C.第3次實驗中氧氣完全反應(yīng)    
          D.只有第2次實驗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福建南安23.)(5分)某氯堿化工廠以電解食鹽水產(chǎn)生化工原料氫氧化鈉(反應(yīng)原理為:2NaCl+2H2O2NaOH+H2+Cl2)。若電解含氯化鈉23.4t的食鹽水,理論上可得到多少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2011年江蘇南京,27題)某興趣小組的化學(xué)探究濃硫酸與鐵釘(碳素鋼)反應(yīng)后產(chǎn)生氣體的成分。
          【查閱資料】①Fe與濃HSO4  反應(yīng),加熱,有SO生成 ,
          ②C與濃HSO4  反應(yīng),加熱,有CO和SO生成,
          ③SO2 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SO可使口紅溶液的紅色褪去,而CO不能。
          ⑤SO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CO不能。
          ⑥堿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
          【實驗探究】稱取24.0克鐵釘放入60.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yīng)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xué)通過實驗測定并推知?dú)怏wY中SO的體積分?jǐn)?shù)為66.7%。同學(xué)們認(rèn)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H和Z氣體,則Z氣體可能是     。探究實驗的主要裝置如下圖所示:

          ⑵裝置A中試劑的作用是        。 
          ⑶為確認(rèn)Z的存在,需將裝置甲(如圖所示)拉入上述裝置(填編號)     之間。裝置甲中的液體名稱是       。

          ⑷在實驗中,如果觀察到裝置D中                            ,且裝置E中                      ,則可確認(rèn)Y中含有H氣體。
          ⑸如果需要測定限定體積氣體Y中H的含量,(H約為0.01克)。除可用測量
          體積的方法外,       (選填“能”或“不能”)用稱量上圖裝置D裝置E的質(zhì)量變化的方法,通過計算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將Na2CO3和NaCl固體混合物22.3g加入到盛有216.1g稀鹽酸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yīng),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jǐn)?shù)為10%。請計算稀鹽酸的質(zhì)量分?jǐn)?shù)?(CO2的溶解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