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5分)食鹽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海水中儲量很豐富。

          (1)海水曬鹽的原理是_ ;

          (2)曬鹽過程中得到粗鹽和鹵水。鹵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變化如右圖t2℃時,MgCl2的溶解度為_ g將t2℃時MgCl2、KCl和MgS04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時,析出的晶體是_ (填物質化學式);

          (3)將純凈的氯化鈉固體配制成溶液。20℃時,向4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人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4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序號

          加入氯化納的質量/g

          4.5

          9

          18

          20

          溶液質量/g

          54.5

          59

          68

          68

          若將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09%的生理鹽水,需加水的質量是__ _g

          關于上述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 (填字母序號)。

          A①②所得溶液是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C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

          D20℃時,將④恒溫蒸發(fā)25g水,過濾得18g固體

          【答案】

          (1)蒸發(fā)結晶

          (2)100g MgCl2、KCl

          (3)941g D

          【解析】

          試題分析:

          (1)海水曬鹽的原理是通過蒸發(fā)水分而使食鹽結晶析出;

          (2)根據(jù)圖示可知:在t2℃時,MgCl2的溶解度為100g;從t2℃到t1℃時MgCl2和KCl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減小,所以它們的飽和溶液中會由于物質無法完全溶解而結晶析出固體;而硫酸鎂的溶解度從t2℃到t1℃時會增大,所以其飽和溶液中不會結晶析出固體;

          (3)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9g;則可得到的生理鹽水的質量為:9 g÷09%=1000g;所以需要加入水的質量為:1000g—59g=941g。

          A、與③相比;①②所得的溶液均還可以再溶解食鹽固體,所以兩溶液均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

          B、③④相比,兩溶液中的溶質均為18g;溶液均為68g;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

          C、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20℃時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8g食鹽固體,所以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鹽固體。則在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

          D、根據(jù)氯化鈉的溶解度可知:在20℃時在25g水中最多溶解9g食鹽固體。再加上原理未溶解的2g固體,所以應得到11 g固體。所以應選D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達州市鋼鐵廠用于煉鐵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課外小組同學取來該石灰石樣品24g,粉碎后,將125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分5次加入到該樣品中,所測數(shù)據(jù)如下(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

          次數(shù)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

          25

          剩余固體的質量/g

          19

          14

          9

          4

          4

          (1)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 g;

          (2) 次恰好完全反應;

          (3)求最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用途”的敘述中,用途與性質不相關的是

          序號

          物質

          性質

          用途

          A

          一氧化碳

          還原性

          冶煉金屬

          B

          氧氣

          助燃性

          醫(yī)療急救

          C

          氮氣

          穩(wěn)定性

          食品防腐

          D

          干冰

          升華時吸收熱量

          制冷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化學用語表示或寫出粒子符號的意思: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2)能保持氬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2個鐵離子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測定鐵制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

          鐵是常用的金屬材料,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某鐵制品中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測定.稱取3g鐵屑,緩慢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硫酸溶液25g,直到過量(假設除鐵以外的物質都不與硫酸反應),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

          請計算:

          (1)該鐵制品中的鐵的質量分數(shù).(最終結果保留到0.1%)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要求有計算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試液,充分振蕩后溶液顏色將變成

          A.紅色 B.紫色 C. D.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我市盛產(chǎn)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03。某同學為了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樣品研碎和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放入燒杯中。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對燒杯及其中的剩余物進行了五次稱量,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假設反應勻速進行;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燒杯的質量為25g。)

          反應時間/s

          20

          40

          60

          80

          100

          燒杯和藥品質量/g

          137.8

          135.6

          m

          134.5

          134.5

          請計算:

          (1)表中的“m”為_ g;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至0.1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被稱為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的科學家是

          A.張青蓮 B.錢學森 C.侯德榜 D.道爾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5%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實驗的步驟為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轉移瓶中

          B.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以加快氯化鈉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倒入剛用蒸餾水潤洗過的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

          D.量取水時,用規(guī)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餾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