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紅磷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

          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實驗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 == 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1(如圖1所示)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_____________,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______________。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

          2

          3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據(jù)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結(jié)果精確到 0.1%)。

          【答案】 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劇烈燃燒、黃色火焰、大量白煙、放熱 進入集氣瓶 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恢復到室溫集氣瓶內(nèi)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倒吸入集氣瓶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試管內(nèi)頁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 h2h1= 79:100(4:5) 20.7 %

          【解析】(1)、根據(jù)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原理、現(xiàn)象、結(jié)論及注意事項分析解答;(2)②根據(jù)四硫化鈉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會使得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以及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進行解答;③根據(jù)題中數(shù)據(jù)進行解答解:(1)、①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②紅磷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黃色火焰、大量白煙、放熱;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恢復到室溫集氣瓶內(nèi)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倒吸入集氣瓶;④實驗結(jié)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2)、②四硫化鈉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會使得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將該試管插入水中,拔下橡膠塞,觀察到水進入試管內(nèi),進入水的體積約為試管內(nèi)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4:5;③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100%=20.7%。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X、Y、Z三種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可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則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為(

          X+ZCl2═Z+XCl2 Y+ZCl2═Z+YCl2 Y+2HCl═YCl2+H2 X+HCl→不反應.

          A.Z>X>Y B.X>Y>Z C.Y>X>Z D.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每組金屬是按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微觀構(gòu)成是我們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其化學式和微觀構(gòu)成微粒示意圖分別列于下表:

          (1) 請寫出丙物質(zhì)的化學式_______。

          (2) 能保持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微粒名稱是____________。

          (3) 元素以游離態(tài)存在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___(甲、乙、丙、丁”)。

          (4) 某物質(zhì)中經(jīng)查只有HO兩種元素組成,則該物質(zhì)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是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有放熱、發(fā)光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 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fā)光的現(xiàn)象

          C. 在純氧中能燃燒的物質(zhì)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D. 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B.實驗時,紅磷一定要過量

          C.氮氣不與紅磷反應且難溶于水,是設計該實驗的依據(jù)之一

          D.打開彈簧夾,最終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嘴吹滅燃著的生日蠟燭,利用的主要滅火原理是

          A. 隔絕空氣

          B.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裝置,在常溫下,進行研究氧氣性質(zhì)的實驗.

          內(nèi)容步驟

          【實驗1】研究氧氣性質(zhì)

          燒杯中盛有石灰水,燃燒匙中放入木炭,點燃木炭后,迅速將燃燒匙伸入瓶中,塞緊瓶塞

          推入適量H2O2 溶液

          (1)實驗1中,推入H2O2溶液后,集氣瓶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觀察到燒杯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入H2O2溶液后,觀察到木炭燃燒得更劇烈,由此得出氧氣的性質(zhì)是_________;木炭熄滅后冷卻一段時間,燒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氣瓶.該實驗中,集氣瓶內(nèi)壓強的變化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寫出下列符號或符號表示的意義。

          (1)3個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

          (2)7個鈉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顯+4_____________________。

          (4)N表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