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銅、四氧化三鐵、硫酸。圖中“→”表示轉換關系,“——”表示相互能反應。其中E、F組成元素相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C的化學式是________。
(2)A →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反應類型是_______。
(3)不相鄰物質間能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uO 3Fe+2O2Fe3O4 化合反應 4CO+Fe3O4
3Fe+4CO2
【解析】E、F組成元素相同,B、C、D能夠轉化為E,F(xiàn)能夠和C反應,因此E為二氧化碳,F(xiàn)為一氧化碳,C為金屬氧化物;C能夠和B反應,因此B是硫酸;B能夠和A、D反應,且A能夠轉化為D,因此A為鐵,D是四氧化三鐵;則C為氧化銅,帶入驗證符合轉化關系,因此:
(1)C是氧化銅,故化學式為CuO;
(2)A→D反應可以是鐵和氧氣點燃產生四氧化三鐵,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填:3Fe+2O2Fe3O4;化合反應;
(3)不相鄰的物質中一氧化碳能夠和四氧化三鐵反應產生鐵和二氧化碳;故反應的方程式為:Fe3O4+4CO3Fe+4CO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酸、堿、鹽、氧化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鹽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B. 酸、堿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C. 堿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 酸和鹽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科學方法去探究
在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小麗對“鋅與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鋅與硫酸反應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猜想與假設】a.可能與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有關;
b.可能與鋅的表面積有關;
c. ……
【設計并實驗】
若要驗證與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有關,請你將實驗方案填寫在下表中。
(提示: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比較快,很難通過觀察氣泡的產生速度準確判斷與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所以不建議用這種方法辨別之。)
觀察或測定的量 | 需要控制 的實驗條件 | 實驗步驟 | 實驗結果與結論 |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收集證據(jù)】
下表是小麗用1g鋅粒和20mL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稀硫酸進行實驗的詳細數(shù)據(jù)。
時間 | 1分鐘 | 2分鐘 | 3分鐘 | 4分鐘 | 5分鐘 | 6分鐘 |
H2的體積 | 3.1mL | 19.8mL | 28.6mL | 35.2mL | 41.0mL | 45.8mL |
請在下面的直角坐標系中,繪制出氫氣的體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曲線。(要求:需標示出橫坐標和縱坐標所表示的變量及刻度)_______
請解釋反應3分鐘以后,速度變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報》報道:科學家首次將從空氣捕獲的二氧化碳用氫氣將其轉化為甲醇,同時有水生成.該研究即可除去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還能作為汽油的替代燃料.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找到合適的均相催化劑.此次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在高溫下不會分解的金屬釕催化劑,穩(wěn)定性好,可重復使用.
(1)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①此反應中的化合物有____種,其中屬于有機化合物的是_______.
②請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用序號作答)
①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自身的質量不變;②反應過程中,自身的性質不變;③反應過程中,自身的化學性質不變;④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自身的質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按酸、堿、鹽、單質、氧化物順序排列的是( )
A | H2SO4 | Ca(OH)2 | MgCl2 | C | BaSO4 |
B | Mg(OH)2 | CuSO4 | CaO | S | CO2 |
C | MgSO4 | KOH | NaCl | H2 | SO3 |
D | HCl | NaOH | NH4Cl | O2 | P2O5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足量的鋅粒加入到濃硫酸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氣泡放出,他們對氣體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鋅粒加入濃硫酸后生成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①濃硫酸能與鋅反應,但不產生氫氣,也不會產生氧氣;
②SO2有刺激性氣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紅(一種紅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氣體是H2; 乙:氣體是SO2; 丙:氣體是SO2和H2;
【實驗探究】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圖的裝置(部分夾持器材略去,假設每個能發(fā)生的反應都完全進行)進行探究:
(1)實驗開始后,觀察到A中品紅溶液褪色,證明氣體中含有______。
(2)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裝置在點燃酒精燈加熱之前應先通一段時間的氣體,目的是______________;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氣體中含有H2。
(4)寫出D瓶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水和二氧化硫,為什么在反應過程中又產生了氫氣呢?用文字簡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無焰野外加熱器,由鎂和水反應產生熱量來進行加熱,化學方程式為Mg+2H2O=Mg(OH) 2+H2↑。該反應屬于( )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復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反應4Zn + 10HNO3="==" 4Zn(NO3)2+ X + 3H20 中,X的化學式為( )
A. NH3 B. NO2 C. NO D. 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蘇打(NaHCO3)和食鹽(NaCl)是廚房中常用物質,F(xiàn)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科學小組同學展開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實驗目的】確定白色固體的組成
【實驗方案】
【實驗結論】該白色固體由NaHCO3和NaCl兩種物質組成
(1)基于上述實驗結論,則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 。
(2)寫出步驟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二)定量分析
【實驗目的】測定該白色固體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
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小呂、小周分別取a克該樣品,設計了如下方案:
小呂方案Ⅰ:利用NaHCO3與稀硫酸反應產生CO2,通過測定生成CO2的質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
(3)小呂用下列裝置完成本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填裝置的字母編號,裝置不重復使用);
(4)D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為使定量分析更準確,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斷所加BaCl2溶液是否過量,請你設計一個合理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