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1、楊陽和陳好同學發(fā)現實驗室有兩瓶標簽模糊的白色粉末狀藥品,經詢問老師,得知它們分別是K2CO3和Na2CO3,他們想通過所學知識把兩種藥品區(qū)別出來,請你一起參與完成這項任務.
          (1)楊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均變
          紅色
          色,即兩種溶液均顯
          性,因此僅用酚酞試液不能區(qū)別它們.
          (2)陳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適量氯化鈣溶液,現象均是
          產生白色沉淀(或溶液變渾濁)
          ,
          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Ca(OH)2=CaCO3↓+2KOH
          .(任寫一個)
          (3)兩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其主要步驟如下:
          ①按圖組裝儀器,稱量5g樣品1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②測量一定時間內干燥管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下列曲線);
          ③再稱量5g樣品2,重復以上實驗.

          [過程討論]
          a.步驟①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裝置Ⅱ的作用是
          吸收CO2中的水
          ;
          [實驗結論]兩位同學通過簡單計算,認為樣品1是
          Na2CO3
          .理由是
          等質量的Na2CO3和K2CO3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Na2CO3所產生的CO2質量大于K2CO3

          [反思與拓展]
          a.兩位同學的稱量無誤,但在兩次實驗中,干燥管內物質的增重均
          小于
          (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論值,請你幫助他們找出一個可能的原因:
          稀鹽酸滴入過快,CO2沒有被吸收完全
          分析:(1)用無色的酚酞試液鑒別K2CO3和Na2CO3的溶液酸堿性;
          (2)通過反應現象探究K2CO3和Na2CO3的分別和氯化鈣反應,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過程討論]合理使用裝置,理解裝置的用途;
          [實驗結論]由計算及參照題干曲線圖得出等質量的Na2CO3和K2CO3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誰產生二氧化碳多的結論;
          [反思與拓展]理論和實際操作產生誤差.
          解答:解:(1)分別將K2CO3和Na2CO3的樣品取少量溶于水,各加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均變?yōu)榧t色,即兩種溶液均顯堿性,因此僅用酚酞試液不能區(qū)別它們.
          (2)分別取K2CO3和Na2CO3的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適量氯化鈣溶液,現象均是產生白色沉淀,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Ca(OH)2=CaCO3↓+2KOH;因此僅用氯化鈣溶液也不能區(qū)別它們.
          (3)再通過實驗繼續(xù)探究鑒別,
          [過程討論]
          a.步驟①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以便測量數據準確;b.裝置Ⅱ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因濃硫酸具吸水性,可做氣體的干燥劑.
          [實驗結論]兩位同學通過簡單計算,認為樣品1是Na2CO3,原因是:由函數圖象知,
          等質量的Na2CO3和K2CO3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Na2CO3所產生的CO2質量大于K2CO3.(簡述計算方法:寫出Na2CO3和K2CO3分別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CO2的化學方程式,由Na和K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23、39,即知Na2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比K2CO3的小,故Na2CO3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所產生的CO2質量大于K2CO3的.)
          [反思與拓展]
          a.兩位同學的稱量無誤,但在兩次實驗中,干燥管內物質的增重肯定小于理論值,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的原因很多,如:稀鹽酸滴入過快,CO2沒有被吸收完全等.
          故答案為:
          (1)紅色,堿;
          (2)產生白色沉淀(或溶液變渾濁),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Ca(OH)2=CaCO3↓+2KOH;
          (3)
          [過程討論]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吸收CO2中的水;
          [實驗結論]Na2CO3,等質量的Na2CO3和K2CO3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Na2CO3所產生的CO2質量大于K2CO3
          [反思與拓展]小于,稀鹽酸滴入過快,CO2沒有被吸收完全(或錐形瓶中殘留一部分CO2等).
          點評:此題通過對K2CO3和Na2CO3的鑒別探究,運用了多種知識途徑,采取了多種知識探究方法,綜合性強,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馬強和幾位同學在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幾種常見的氣體.

          (1)寫出圖中標有①的儀器名稱:
          試管
          試管
          ,標有③的儀器名稱
          集氣瓶
          集氣瓶

          (2)馬強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擇
          A與D或E
          A與D或E
          裝置,并在試管口放了
          一團棉花
          一團棉花
          ,作用是
          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
          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
          ;試管口要
          稍向下傾斜
          稍向下傾斜
          ,防止
          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你認為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最好選用裝置
          E
          E
          ;用此法收集氧氣完畢,馬強發(fā)現水槽中的水沿導管上升,試分析原因
          先熄滅酒精燈,再撤導氣管
          先熄滅酒精燈,再撤導氣管
          ,這時的處理方法為
          將單孔橡皮塞從試管口撤掉
          將單孔橡皮塞從試管口撤掉

          (3)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文字表達式
          高錳酸鉀
          加熱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高錳酸鉀
          加熱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實驗結束后發(fā)現試管破裂了,請寫出可能的原因(寫2個)
          試管口向上傾斜
          試管口向上傾斜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再撤導管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再撤導管

          (4)陳超用B和D制取氧氣,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小明認為用C代替B更好,理由
          能控制反應的速率
          能控制反應的速率
          .實驗結束后,陳超問:“我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為什么不會復燃?”請你幫助陳超推測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
          裝置漏氣
          裝置漏氣
          .(寫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馬強和幾位同學在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幾種常見的氣體.

          (1)寫出圖中標有①的儀器名稱:
          試管
          試管
          ,標有③的儀器名稱
          集氣瓶
          集氣瓶
          ;
          (2)馬強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所選的發(fā)生裝置為
          A
          A
          ,并在試管口放了
          棉團
          棉團
          ,作用是
          防止高錳酸鉀固體顆粒堵塞導管
          防止高錳酸鉀固體顆粒堵塞導管
          ; 你認為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最好選用裝置
          E
          E
          ;馬強在實驗結束后發(fā)現試管破裂了,請寫出可能的原因:
          沒將導管移出水槽就熄滅酒精燈
          沒將導管移出水槽就熄滅酒精燈
          .(答一點)
          (3)陳超用B和D制取氧氣,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若采用B裝置制取氧氣時,錐形瓶中放入的物質名稱是
          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
          ,長頸漏斗中加入的物質是:
          過氧化氫
          過氧化氫
          ;小芳認為用C代替B更好,理由
          能控制過氧化氫的滴加速度
          能控制過氧化氫的滴加速度
          ;
          實驗結束后,陳超問:“我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為什么不會復燃?”請你幫助陳超推斷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
          裝置漏氣
          裝置漏氣
          .(寫一點)
          (4)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氣體,已知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則制取并收集甲烷的實驗裝置可以選擇
          A
          A
          E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楊陽和陳好同學發(fā)現實驗室有兩瓶標簽模糊的白色粉末狀藥品,經詢問老師,得知它們分別是K2CO3和Na2CO3,他們想通過所學知識把兩種藥品區(qū)別出來,請你一起參與完成這項任務.
          (1)楊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均變________色,即兩種溶液均顯________性,因此僅用酚酞試液不能區(qū)別它們.
          (2)陳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適量氯化鈣溶液,現象均是________,
          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任寫一個)
          (3)兩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其主要步驟如下:
          ①按圖組裝儀器,稱量5g樣品1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②測量一定時間內干燥管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下列曲線);
          ③再稱量5g樣品2,重復以上實驗.

          [過程討論]
          a.步驟①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________.b.裝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
          [實驗結論]兩位同學通過簡單計算,認為樣品1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反思與拓展]
          a.兩位同學的稱量無誤,但在兩次實驗中,干燥管內物質的增重均________(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論值,請你幫助他們找出一個可能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9年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鼓樓區(qū)二模)楊陽和陳好同學發(fā)現實驗室有兩瓶標簽模糊的白色粉末狀藥品,經詢問老師,得知它們分別是K2CO3和Na2CO3,他們想通過所學知識把兩種藥品區(qū)別出來,請你一起參與完成這項任務.
          (1)楊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均變______色,即兩種溶液均顯______性,因此僅用酚酞試液不能區(qū)別它們.
          (2)陳好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各加入適量氯化鈣溶液,現象均是______,
          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任寫一個)
          (3)兩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其主要步驟如下:
          ①按圖組裝儀器,稱量5g樣品1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②測量一定時間內干燥管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下列曲線);
          ③再稱量5g樣品2,重復以上實驗.

          [過程討論]
          a.步驟①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______.b.裝置Ⅱ的作用是______;
          [實驗結論]兩位同學通過簡單計算,認為樣品1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反思與拓展]
          a.兩位同學的稱量無誤,但在兩次實驗中,干燥管內物質的增重均______(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論值,請你幫助他們找出一個可能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