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3、根據表格回答: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陰離子
          陽離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揮 溶、揮 溶、揮
          Na+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Ba2+ 不溶 不溶
          Cu2+ 不溶 不溶
          Zn2+ 不溶 不溶
          Fe3+ 不溶 不溶
          (1)Ba(OH)2的溶解性
          溶解
          ,從上表中找出一種微溶性鹽
          CaSO4
          (填化學式).
          (2)Zn(NO32、CuCl2兩種溶液能不能發(fā)生反應
          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無氣體或水或沉淀生成

          (3)現(xiàn)有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BaCl2、KNO3、CuSO4、FeCl3、Na2CO3、Na2SO4、NaCl等中的幾種混合而成,為證明其組成,做如下實驗:
          步驟一:取一定量該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A,無色濾液B.
          步驟二: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步驟三:向無色濾液B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則該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BaCl2、Na2CO3、Na2SO4
          ,可能含有
          KNO3、NaCl
          ;一定沒有
          CuSO4、FeCl3
          .(用化學式填空)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和實質.
          (1)根據表格中離子結合成的物質溶解性回答.
          (2)根據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有氣體或水或沉淀生成判斷.
          (3)利用復分解反應來推斷混合物的組成,用好信息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首先根據溶液的顏色判斷不存在的物質,再根據沉淀部分溶解判斷存在的物質.
          解答:解:(1)可以從表格中直接找出Ba(OH)2的溶解性是溶于水;微溶物有2種,但氫氧化鈣是堿,故微溶性鹽是CaSO4
          (2)Zn(NO32、CuCl2兩種溶液中離子重新結合不能得到氣體或水或沉淀,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則二者不能發(fā)生反應.
          (3)該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因CuSO4、FeCl3的溶液分別為藍色和黃色,所以一定沒有CuSO4、FeCl3,由混合物中的物質可知白色沉淀為碳酸鋇或硫酸鋇,根據白色沉淀A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知沉淀為二者的混合物,即原固體混合物一定有BaCl2、Na2CO3、Na2SO4,步驟三只說明沉淀為氯化銀,溶液有氯離子,但BaCl2溶于水也有氯離子,所以可能有NaCl,KNO3無法判斷有還是無,因為KNO3不與其中的任何物質反應.
          解:(1)溶解    CaSO4
          (2)不能   無氣體或水或沉淀生成
          (3)BaCl2、Na2CO3、Na2SO4       KNO3、NaCl       CuSO4、FeCl3
          點評:利用復分解反應來推斷物質的組成是一種常見習題,要熟悉離子中常見離子在溶液中的顏色以及物質的溶解性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1、根據表格回答: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1)  Ba(OH)2的溶解性
          能溶
          ,從上表中找出一種微溶性鹽
          CaSO4
          (填化學式).
          (2)Zn(NO32、CuCl2兩種溶液能不能發(fā)生反應
          不能
          (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或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3)現(xiàn)有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BaCl2、KNO3、CuSO4、FeCl3、Na2CO3、Na2SO4、NaCl等中的幾種混合而成,為證明其組成,做如下實驗:
          步驟一:取一定量該固體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A,無色濾液B.
          步驟二: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步驟三:向無色濾液B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則該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BaCl2、Na2SO4、Na2CO3
          ,可能含有
          NaCl、KNO3
          ;一定沒有
          CuSO4、FeCl3
          .(用化學式填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8、根據表格回答: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陰離子
          陽離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 溶、揮 溶、揮 溶、揮
          Na+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Ba2+ 不溶 不溶
          Cu2+ 不溶 不溶
          Zn2+ 不溶 不溶
          (1)Ba(OH)2的溶解性
          能溶

          (2)從上表中找出一種微溶性鹽
          CaSO4
          (填化學式).
          (3)Zn(NO32、CuCl2兩種溶液能不能發(fā)生反應
          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或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4)完成H2SO4和表中的一種可溶性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佛山 題型:填空題

          根據表格回答: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陰離子
          陽離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 溶、揮 溶、揮 溶、揮
          Na+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Ba2+ 不溶 不溶
          Cu2+ 不溶 不溶
          Zn2+ 不溶 不溶
          (1)Ba(OH)2的溶解性______.
          (2)從上表中找出一種微溶性鹽______(填化學式).
          (3)Zn(NO32、CuCl2兩種溶液能不能發(fā)生反應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4)完成H2SO4和表中的一種可溶性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同步題 題型:填空題

          根據表格回答:部分酸、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1)Ba(OH)2的溶解性                。
          (2)從上表中找出一種微溶性鹽                 (填化學式)。
          (3)Zn(NO3)2、CuCl2兩種溶液能不能發(fā)生反應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完成H2SO4和表中的一種可溶性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